《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118
2010-8-16
仰融出山了,还带来了他的汽车帝国,整整8年时间,在中国汽车版图上,没有人忘记仰融圈钱的故事,也没有人忘记他借用国际资本以小博大的本事。
也许8年前,当仰融离开中国的时候,就已经酝酿着下一次的“造车行动”,这个安徽人终究要为安徽做点什么。
仰融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颇值得玩味,“我给自己定的退休时间是2010年,我一定要在退休之前,培养100个亿万富翁,1000个百万富翁,把体制搞好,也为我健康的退休提供一个法律的保证,我肯定是在小心翼翼走自己的路……”
而现在,虽然短时间之内还难以找到一条颇为体面的回归之路,但是这位忍住8年的人,也许还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或许在他心中已经选择性地遗忘了某些事情,而他无法逃避的是当前正道汽车计划已经在内地掀起了层层波澜,而他却无法来到震源的中心,只能在远远的地方看着。
因为,此时的正道梦同昔日的华晨梦相隔太远,它们整整横贯着一片太平洋。
一出越演越真的戏
8月3日晚,江淮汽车(600418.SH)发布公告称,与仰融名下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
此后,众多业内人士议论纷纷,在质疑合作真实性的同时,也在质疑仰融所说的新能源技术能否产业化的问题。
就在质疑声中,仰融担任主席的香港正道集团(01188.SH)8月10日发布公告称,集团与江淮汽车订立框架协议,与江淮汽车及合肥经济开发区订立三方框架协议,为开发新能源环保汽车以及汽车相关产品及配件,而在合肥市成立合资公司安徽江淮正道汽车,投资总额不可少于20亿元人民币,初步注册资本为7亿元,三方框架协议项下的建议项目之总投资将达约300亿元。
由此,曾经在美国正道汽车公司产品设计部总监沈洪桦口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概指的就是而今的“二次造车”了。现在,他们已经确定了正道公司在2030年以前的产品开发技术路线,也就是将产品分成三个时段先后推出,其产品包括三组8个车种的乘用车和两个车种的轻、中型商用车。
转眼之间,仰融将人们眼中的“这场戏”越演越逼真,逼真到从无法律效力的合作意向书到三方框架协议,再到画出来的2030年,这局棋接下来该怎么走,世人不得而知。
只不过,仰融口中的新能源技术,目前在海外也仅仅只运用到样车的生产,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更何况,今年1月原本与正道公司签署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的乔治亚罗汽车设计公司,6月份最终选择了与仰融名下的正道公司终止合作。
尽管如此,江淮也没有视之为前车之鉴,而是“偏向虎山行”。如果从江淮汽车一贯的作风来看,踏实而稳重的江淮骨子里还透露着一种英国绅士的固执风格,而它此时冒着极大的舆论风险和政治风险。
对此,记者联系过江淮汽车相关项目负责人,但是对方却委婉拒绝了采访的要求。按理来说,此时此刻正是江淮借仰融打媒体战的好时机,其刻意的回避不知是合作本身的被迫还是仰融的敏感让江淮不知该如何面对公众。
有人说,是那个“又红又专”的左延安看上了仰融画的饼,也有人说,是仰融实现了在海外的远程遥控,不管怎样,江淮的大跃进不符合左延安的个性,而仰融的远程遥控能控制多久还有待考究。
美元换绿卡筹措资金
在遥控中国造车的同时,仰融更没有放松美国造车的计划,这一点从他那招美元换绿卡的计划中就可见一斑。
他所依托的正是美国移民法中,特别针对能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移民所设定的EB-5法案。
据了解,由仰融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正道汽车,目前持有美国亚拉巴马州EB-5投资移民中心(ACFI)的80%权益。依据合同,截至2011年年底,正道汽车拥有批准投资移民落户该中心的权力。通过这家投资移民中心,仰融得以在美国政府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投资移民项目。
换句话说,投资者将资金投入正道汽车位于亚拉巴马州的汽车工厂,在EB-5法案框架下,投资移民向仰融提供资金,仰融团队解决投资项目与就业岗位运转。通过合作,投资者将在两年后获得美国绿卡。
按照仰融先前的计划,今年年底之前,要吸收2000名投资移民,这意味着将有1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而截至2011年底,将吸收到5000名移民。虽说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仰融就这样放下了“狠话”。
尽管表面上看,这些筹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阿拉巴马项目的运作,但实际上,“它的经验和模式又会原封不动地搬回到中国,一次设计、一套图纸,同样的工厂,可以在中美两国翻版,”这是正道汽车总裁王川涛的原话,而这番话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仰融“一次投资,两国收益”的思想。
就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正道汽车阿拉巴马项目”说明会上,王川涛的一句话再一次透露了仰融的心声,他说,“在正道汽车的战略重点中,天津、沈阳、安徽都有可能,每一个地方我们的进展不一,各地方都比较积极。我们对融资环境要求比较高,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比较好的融资平台,比如可以提供比较好的A股公司可供我们挑选、并购,然后以这个A股公司为主体进行运作等等。”
按照仰融的描述,他的正道汽车帝国大致脉络如下:在美国和中国同时组建汽车公司,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设3个汽车基地,形成300万辆的产能规模;在中国,一期计划投入400亿~450亿元,打造300万台发动机和100万辆整车基地,2012年首款车型上市。
而今,安徽江淮正道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似乎能将仰融这一系列动作完美对接,再找不出第二个更合适的标的能将仰融的条件结合得如此到位:一面是安徽人的仰融选择了安徽之地,一面是合肥市政府的支持,再就是A股上市的江淮汽车。
根据记者采访多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的结果来看,如果说江淮汽车“中奖”,倒不如说仰融条件的苛刻性决定了非江淮莫属,不论江淮是否愿意,这个“螃蟹”是吃定了。
作为江淮来讲,也知道仰融所宣称的来源于德国著名动力研发公司FEV的核心技术仍受到众人质疑,尽管“共轨直喷”、“两级增压”、“稀薄燃烧技术”、“中度混合动力技术”等等好听的名词一个加一个,仍旧无法抚平众人对于技术的疑虑。仰融庞大的造车计划也难以令人信服。
而现在,一纸框架协议的公布,无疑确立了合肥省政府和江淮汽车已经成为“仰融造车”的关键。说好听点,他们是主力军,说不好听一点,他们又是仰融的下一颗棋子。而这一切便是仰融圈钱的高明之处。
第五次转折
当一个敏感而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再次敲开中国大门的时候,守门人的击鼓雷鸣可能是欢迎,也可能是预警,毕竟仰融有着一段“说不清而道不明”的逃跑经历。
这一段得追溯到2002年,这一年里,就在仰融出走华晨的同时,李经纬被赶出健力宝,顾邹军得手科龙,春兰改制搁浅,企业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看上去各有曲折,而实际上都同实施了4年多的产权清晰化运动有关。
可惜双方拉锯式的谈判最终破裂,仰融与政府的恩怨官司险些闹到了国际法庭。北京时间2003年8月8日凌晨5点30分,美国华盛顿法院正式受理了仰融起诉辽宁省政府的财产纠纷案,标的达8.3亿美元,13天后,美国联邦法院以特快专递的形式将对辽宁省政府的民事传票寄往中国司法部并传送辽宁省政府,但中国司法部拒绝了文书送达请求。
其中的矛盾就处在华晨公司的身份上,按照仰融的说法,华晨是民营企业,当时只是为了在美国顺利上市,才给企业带了顶国有的帽子,但这个一厢情愿的说法显然没有得到认可。
2003年3月,国家纪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共同决定将华晨部分资产由财政部划归到辽宁省,至此仰融开始与辽宁省政府交割。
据仰融身边的人介绍,仰融行为与思想超前,他10年来所作的一切,简单来讲,就是从股市圈钱再投资汽车业。
而这个汽车业故事的开端便是华晨中国,这是仰融的企业,也是所谓的红帽子企业,换句话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融资的方便或者说上市的方便,很多民营企业用各种方式挂靠在政府之下,正因为不同方式的挂靠,让产权问题难以说清。
由此,辽宁省决定收回这家公司,认为这是家国营企业,仰融不服气,到处上访和陈情,最后逃到了美国,之后就在美国控告辽宁省政府。
这个过程郎咸平也曾经参与,而且仰融曾跟郎咸平联系,希望他能作为独立第三方,就是说站在一个中间人的立场进行协调。
那个时候,郎咸平曾经在网站上多次披露自己的观点,通过独立第三方的协调,并按照一个现代财务学的分析方法,比如说按照现金流等方法,这块财产到底百分之几属于辽宁省,百分之几属于仰融,但是辽宁省政府并没有表示愿意与民营企业通过这种方法达成任何协议。
于是便出现了仰融状告辽宁省政府这一幕。
仰融说,其一他太太是美国人,因此辽宁省政府侵犯到美国人的财产,其二华晨中国在纽交所上市,很多股民是美国人,牵扯到经济行为,美国法院有管辖权。辽宁省政府请的一家美国律师行也很聪明,将产权问题划归到政治行为,这样就不受美国法院的管辖。
当时郎咸平曾表示,仰融未来回国发展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2005年3月,仰融掌控的香港圆通控股(香港正道集团的前身)斥资1.82亿港元,增持美国APG投资公司的股份,从而100%拥有APG。
耐人寻味的是,APG又全资拥有宁波凤凰汽车销售公司,其经销通用、福特、大众及奥迪在内的15个豪华汽车品牌。而宁波凤凰汽车的董事长朱胜良曾经是仰融在华晨的旧部。显然仰融与宁波凤凰渊源深厚,仰融重返的计划可谓曲折而耐人寻味。
不懂汽车的他,就这样一直在汽车业里闯荡着,用他自己的话说,“金融是手段,汽车才是目的”。
而今,已是仰融曾经梦想退休的2010年,但他似乎还没有丝毫退却的意思,不论是在阿拉巴马项目上的紧锣密鼓,还是正道同江淮的合作,仰融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呐喊,“我要回来,回到自己的土地造车。”
只是当这声呐喊真的响彻中国大地的时候,大多数人开始看不清这个曾经与政府对立的人物。试想,一个经不起中国发展一日千里的人,一个曾经在中国市场玩转资本的高手,而今却以越洋的方式告诉国人“我要造车”。
细数仰融的经历,此次的高调,大概算得上仰融的第五次转折,第一个转折是1992年10月9日,他操作组建的“华晨汽车”(CBA)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第一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第二个转折是1995年1月,华晨接管“金杯客车”管理权。第三个转折是1999年,通过珠海华晨收购君安投资持有的申华实业股份,成为大股东。而第四次命运的转折便是2002年5月,自称被“迫害”而出走美国。
十几年前,那段通过长袖善舞的资本组合成功策划沈阳金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成为过去,这一次,仰融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将资本与汽车对接,已经有些许眉目。或许,该是留点空间与时间的时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