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5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 28家保荐人受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 08:12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分析员 李清竹

  如果有人刚刚向你兜售完一家公司的股票,这家公司就业绩变脸,那么你下次还会相信这人“打保票推荐”给你的股票吗?A股市场中就活跃着28家这样的保荐人。

  我们统计发现,从2009年7月A股重启IPO以来,共有297家公司完成上市融资,然而,其中有45家公司上市后业绩就变脸。

  这45家变脸公司,分别由28家券商承担保荐和主承销业务。其中,由平安证券保荐的36家公司有5家出现业绩变脸。东方证券的5名客户中有3名客户上市后即出现业绩下滑。而海际大和、华欧国际和东莞证券这3家小券商,IPO重启后只揽到一桩生意,但它们唯一的客户也出现业绩变脸。

  45家公司业绩变脸

  根据我们的统计,从IPO重启,截至今年7月27日,A股市场有297家完成上市。

  其中,有180家公司,也就是61%的公司在中小板上市;还有31%的公司是在创业板上市;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只占到8%。

  选择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的中小规模公司合计达到273家,占比达到92%。从数量和占比看,中小规模上市公司占了绝对优势。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是由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高管持股造富效应极其明显,所以大量中小企业趋之若鹜。

  这273家中小规模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摊薄)达56倍,高于主板46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更高于A股市场不到30倍的平均市盈率。

  投资者愿意给中小上市公司更高的市盈率是对它们更高盈利增长能力的期待,但是,假如这些公司上市就出现盈利变脸,将会对这种预期产生沉重的打击。

  我们发现,在完成IPO的297家公司,存在45家公司在上市后就出现业绩变脸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将净利润的变化作为业绩变脸的衡量基础,在此我们以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10%即视为业绩变脸。一些公司尽管净利润降幅不足10%甚至增长,但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降幅超过10%,我们同样将其视为业绩变脸。至于2009年盈利就表现为负增长的公司,如果2010年第一季度或上半年盈利降幅继续扩大,也视为业绩变脸公司。

  其实这45家公司,在上市前3年,至少在它们招股书中披露的盈利状况大多数都非常出色,这45家公司2009年盈利同比增幅平均达到27%,2009年盈利负增长的公司仅有5家。

  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的财报中,这些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0%,经营性净利润同比下滑25%,而根据已经披露半年报公司的数据,上半年这些公司的经营性盈利平均下降16%。

  平安证券5客户入列

  保荐人的设置,除了协助上市申请人进行上市申请,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最大程度消除上市申请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市场公平。

  遗憾的是,一些保荐人为了自身利益而夸大发行人的竞争优势,肆意鼓吹发行人的盈利增长能力,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且严重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

  对于45家上市后即出现业绩变脸的公司,尽管我们不能断言它们的保荐人就一定存在肆意隐瞒和夸大鼓吹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招股书未能合理提醒投资者公司在短期内的盈利负增长风险,这是保荐人的失职。

  根据统计,在45家公司中,由平安证券保荐的客户有5家。不过,作为近年来涌现出的在中小企业IPO领域颇具优势的投行,平安证券作为保荐人的客户总数也是最多的:在297家完成IPO的公司中,平安证券的客户达到36家,占比达12%。

  此外,东方证券的5家客户中,其中就有3家在上市后随即业绩变脸。

  而海际大和、华欧国际和东莞证券似乎更为糟糕,这3家证券公司自去年7月以来都仅有一家客户,然而,就是这唯一的客户在上市后随即就出现业绩变脸。对于这些小型券商来说,一单IPO业务对它们至关重要。不能成功上市则无法获得佣金,佣金比重也是根据发行募集资金的一定比例计算,如此券商对于上市申请人盈利增长能力的夸大其词自然不会缺乏动力。

  变脸公司IPO费用低于平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按照统计结果,出现业绩变脸的新上市公司,它们为保荐人及承销商支付的费用更低。

  计算结果表明,297家新上市公司进行IPO所支付的费用,平均每家公司为6171万元,而出现业绩变脸的45家公司,平均每家公司进行IPO所支付的费用却只有4611万元,仅占前者的75%。

  对于全年仅一两单IPO业务的中小券商而言,数千万元的保荐承销收入相当可观。尽管收费略低,但对于券商而言,只有更低的价格,才能保证项目不被实力更强的竞争对手抢走。

  这种情形下,也就难免保荐人对上市申请人的真实盈利能力会有所隐瞒,更大的可能是为了保障项目的成功上市而夸大发行人的竞争优势和盈利增长前景。

  有意思的是,上述3家仅有一名客户的券商——海际大和、华欧国际和东莞证券,这三名客户的IPO费用分别只有2065万元、3417万元以及2829万元,分别比市场平均值低了67%、45%和46%。

  再从另一个角度,同一家券商的不同客户中,IPO费用更低的客户似乎也更不值得相信。在45家公司的28家保荐人中,18家保荐人对业绩变脸公司的收费低于其他客户,占比达到67%。比如,平安证券的客户中,5家业绩变脸公司的平均IPO费用为4093万元,较其全部客户平均值低了20%。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