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12款人民币产品与内地无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 05:46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李雯珊/文

   近日,人民银行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之间签署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此次在多个方面均放宽限制。

   正是这一缕春风“吹破”了许多人民币产品在港发行的障碍,令香港人民币存款、人民币保单,人民币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港金融机构正式打响了人民币产品争夺战,这将令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更加百花齐放。

  新型人民币产品不对内地开放

   据了解,香港各大银行对新政的实施反应迅速,陆续推出了以人民币计价交收等的金融或理财产品。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清算协议》公布当日即宣布推出人民币投资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保险等共发行12款人民币产品。比如,渣打(香港)向个人及企业客户推出人民币挂钩结构性投资产品。该产品与相关指数表现挂钩,包括利率、外币、商品或股票指数等。渣打(香港)尖沙咀分行一私人财富顾问表示,“这款产品最低投资额是1万元人民币,投资期为1年,最高年利率达3%,产品利息将以人民币支付。”

   而汇丰(香港)亦发行一款与渣打类似的结构性产品,最低投资额为4.5万人民币,最高年利率为1.4%。据汇丰(香港)私人财富高级顾问梁小姐表示,“由于非香港居民不能在港开设人民币账户,但可开设港元账户。而这些新类型的人民币产品都是全程以人民币申购计价交收的,所以目前并不对大陆居民开放。如果大陆居民确实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那只能购买以人民币计价,通过港元结算的产品。”

   在银行大打人民币产品战的同时,香港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英国保诚、汇丰、友邦保险、中银人寿等都推出了人民币储蓄寿险保单,投资期限分别从3年到10年不等,最低投资保额从3万到20万不等。这种保单有别于香港现有的“人民币保单”以人民币计价、以港元结算,而是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理财和保险等产品,投资股票的人民币基金,正待内地有关部门的批准。

   对于内地居民申购香港人民币理财产品,汇丰广州分行行长梁泽锵曾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虽然内地的银行或保险市场相对香港而言的成熟程度是会低一些,某些品种或服务会有一定的竞争力或吸引力。但内地的银行保险市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相信不久的将来也有许多改进。内陆客户如需要到香港开展相关金融服务必须要仔细考虑清楚。”

   “如保险方面,我认为在自己的熟悉地方购买会优于在异地买保险。如果真的发生意外需要进行索赔时,却要跑到香港去将会比较麻烦;同时这又要涉及到资金的跨境流动或法律条款等差异,这无疑给心情不好的时候再增添更多的烦恼。除非要购买的险种内地没有而香港又存在,却非常需要时,可以考虑到香港购买。”

  银行加速研发新产品,

  内地香港通吃

   在《清算协议》签订后的新措施下,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不再存有限制。个人和企业之间也可跨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并消除开设人民币企业账户的行业限制,不再限于与贸易或服务相关行业,这意味着香港金融机构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监管障碍得到进一步扫除。

   不过,个人账户在港兑换仍保持每天2万元人民币的限制,而企业兑换人民币没有设定上限。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穆怀朋表示,“有必要维持个人兑换上限,但可因日后经济发展再作调整,现时应集中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

   随着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往来越来越紧密,一些在国内与香港都有分支机构的银行都越来越重视如何更加完善两地间的金融服务,以此想“包揽”更多客户。

   以东亚银行(中国)为例,最近其联手雅居乐地产共同开发“两地通” 账户并逐步打造社区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由于雅居乐许多业主在香港或内地之间往来频繁,金融需求强烈,故东亚银行打造的两地通涵盖汇款、理财、代扣费用等集多种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账户。”东亚中国个人银行处总监张少锋表示。

   不仅外资银行,像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地与香港都有网点的银行也在不断研发相关的产品,以期达到香港与内地客户“通吃”的效果。

  外汇

  银行外汇违规,热钱悄然回流

  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莉/文

   炎热的七月注定是个忙碌的季节。

   银行业尤甚。下半年伊始,银信合作叫停。7月尚未走到尽头,银行的外汇违规问题浮出水面,21家中资行和7家外资行被紧急召集开会。

   “热钱”流入风波再起。

  银行逐利,

  为热钱流入提供便利

   7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银行最新外汇检查情况,严厉指出银行外汇业务中存在的三大漏洞。主要表现为:银行办理代客业务时,没尽到真实性审核义务,存在违反外汇账户、国际收支申报、资本金和个人结售汇管理规定的情况;在办理自身外汇业务时,违反外债、结售汇综合头寸和资产本外币转换等规定。另外,部分银行综合头寸持续低位运行、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套利型贸易融资产品增加的情况也是不容小觑。

   通报中没有提及任何一家银行的名字。但外管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对各家银行的检查覆盖面,提高检查频率。

   得到消息,理财周报记者第一时间致电几家外资行和商业大行。渣打外汇分析师严瑾明确表示,“对此无看法”,该行外汇业务将一切如常。

   恒生(中国)公共事务经理赵小姐表示,“母行恒生处于发中报的季末期,高层不方便对外界市场做任何评论”。

   花旗回应说,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不方便做出回应。

   “热钱的大量流入会造成股市的巨大波动和房地产的持续升温,当收益赚出后,也会造成股市和房产的大幅下跌,人民币升值预期在即,国家是该采取措施”。一家中资行的高层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热钱流入对中资行有利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增大,热钱流入中国的现象已非罕见。

   大通证券研究员郭世涛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热钱流入国内对中资行是有利的。它们觉得人民币要升值了,把钱调到国内,对银行盈利是有利的。对于外资行并没有深入研究,但外资行在国内分行也是以人民币业务为主,人民币升值,国外调到国内,处理人民币业务的效率也高了。

   华宝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其实国家目前对热钱流出流入的统计是不准确的。由于热钱进出速度快,涉及量大,导致热钱其有很多种流入渠道,都是无法统计的。比如2008年的时候,市场资金不稳定,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热钱的冲击量大,当然还有其它原因。

   他说,今年5月份,热钱流出大约570亿,6月份有1000亿,7月据央行的统计,流出已经放缓了,但7月下旬热钱已经出现流入的趋势。流动性进来了,未来会收到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对套利空间大。5月初的时候,我们认为三个月内,人民币升值是正面的,3个月后,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经济基本面冲击。现在从更长期的方向看,影响还可能是正面的。

   该分析师还提到,人民币是否升值关键看央行和商务部之间的博弈。监管局和28家银行,都会严堵外汇流入。

   “这个事情表明国家还是比较注重调控的”。郭世涛表示,“前一段欧洲危机,钱为了避险,从新兴市场流出到美国去。4月份,股市楼市调整,出逃明显。6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又有一部分回来。”

   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地方债务是看空中国的重磅炸弹。为求热钱大规模外流时能获取最大效益,当他人在盲目追涨时,国际热钱会以人民币最高价卖出兑换美元;然而,在威逼人民币升值时,市场恐怕面临人民币买盘不足,最终靠央行或国内商业银行出手购买,为国际热钱制造最理想状态,却会使中国市场吃尽苦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