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谢宏章
众人瞩目的紫金矿业“7·3”污水渗漏事件,至今已过去了十多天。随着16日凌晨《上杭县政府关于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处理新闻通稿》的发布,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终于真相大白。据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联合调查,这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目前,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清,公司下属的肇事企业已被责令停产整改,有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相应处罚。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虽已真相大白,但问题的症结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在上杭县政府《新闻通稿》发布后不久——16日晚,紫金矿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所幸在8个多小时后被基本堵截),而刚刚离开上杭的环保部调查组也在渗漏事故再次发生后,紧急重返事故现场。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留给人们的教训和思考是深刻的。与安全意识一样,企业的环保意识同样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污染事件发生后,汀江流域和位于永定县境内的棉花滩库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死鱼和鱼中毒浮起现象,经有关方面粗略统计,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就达378万斤左右。虽然上杭县政府已对水库死鱼按每斤6元进行回收,对鱼苗按每斤12元回收,回收款已由县政府暂时垫资,但无论是回收死鱼还是回收鱼苗,所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要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当然,污染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远不止死些鱼、赔些钱,更包括肇事企业被责令停产整改,断了财路,伤了声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环保意识也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是否有持续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导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原因,按照紫金矿业负责人之前的说法主要与自然灾害有关,认为此次事件“不可预料”。实际上,据联合调查组初步查明,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这其中,除了“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量大量聚集”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外,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主观方面。单就水灾而言,肇事企业也并不完全处于被动之中。因为,灾害是一回事,防控又是一回事。作为企业,不仅要在事故发生前把问题想得复杂些,把困难估计得多一点,对可能发生的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突发事件考虑得周到些,而且要在事故发生后,有周全的应对措施,能作出及时、快速而又正确的反应,从而把事故带来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作为企业,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不能光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无论是污水回收还是处理,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和侥幸心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试想,假如肇事企业在采取相关防渗漏措施的同时,对各堆场及各池底进行了硬化处理,或许就不会导致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垫防渗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也就不会渗漏;即使污水出现渗漏,但假如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未被人为非法打通,渗漏污水也就不会直接进入汀江;即使以上这些都难以避免,假如设在企业下游的汀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没有损坏,或即使损坏但得到了及时修复或更换,污染事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会大大减轻。所有这些,都是作为企业或有关部门必须汲取的深刻教训。
作为投资者同样应引以为戒。一方面,对于拟投资的上市公司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调研和了解,对于“问题企业”一概不予投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今年5年,环保部曾发文通报批评了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紫金矿业为第一家。通报明确指出,紫金矿业7家子公司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投资者如果平时加强学习、多加留意,就能及时获悉这些信息,并在日后的投资中加以回避,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控制好仓位。投资者即使对拟投资的上市公司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但有些“地雷”还是防不胜防,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有效的投资方法就是设定好上限,控制好仓位。只有这样,才能以防不测,做到风险可控。这也是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真相大白后留给投资者的又一教训和警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