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深度冻结资金的手段,长期工具3年期央票自今年4月份“意外”重启之后,经历了较为戏剧性的变化。一方面发行量曾一度呈井喷之势,另一方面发行利率则从2.75%节节下调至2.65%。
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1600亿元的3年期央票,该发行量创下3年期品种重启之后的新高,较前一期220亿元的发行量飙升逾7倍。与此同时,其中标利率则下行至2.65%,此前3年期央票连续三期维持在2.68%的水平。同日央行还发行了450亿元3个月期央票,中标利率持稳于1.5704%。
“主要的原因还是CPI低于预期。”中航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康海荣昨日向记者分析认为,此外,债券市场资金比较充裕,这样,价格就下来了。“其实是反映了通胀预期下降,未来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国都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苏昌景认为,国内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货币政策短期内有望继续保持观望,央行可能会暂时保持央票利率的平稳。
据Wind统计,二季度自3年期央票重启后已占据主要位置,从目前统计的第三季度票据和正回购到期量看,7月高达7480亿、8月3860亿,9月5420亿。“3年期因其对货币冻结期较长,也不宜较多使用,故1年期和6个月的央票使用应该是下半年央行首要考虑的。”康海荣进一步认为。记者 刘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