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结构调整中寻找增长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04:46  证券日报

  □ 尚前名

  内需增长存在下降趋势、市场投资还没有全面恢复、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下滑风险、出口高增长难以为继——时至年中,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仍未减弱,经济减速风险又成为新情况。

  在受访专家看来,虽然下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并不代表会出现明显滑坡,但上述变化依然值得引起重视。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把握好调控的基调和尺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对下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提出的严峻考验。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由住、行等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带动的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主要内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的张立群谈到,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和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今年以来危机应对型政策已开始向常规型政策转变。

  在“常规型政策”中,结构调整无疑是重中之重。专家指出,虽然“调结构”是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的重点,但在危机中“保增长”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倒有所恶化,产能过剩就是典型之一。这其中,既包括钢铁、建材这样的“老面孔”,也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这样的“新成员”,甚至有学者疾呼“现在已很难找到产能不过剩的行业了”。

  实际上,产能过剩背后反映出许多地方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以及过度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从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看,“调结构”甚至已经取代“保增长”,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对此,张立群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而‘调结构’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对于相关政策,他建言,财政政策应由扩大支出和结构性减税并重,向稳定支出和加强税收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则由着重于“宽松”转向着重于“适度”。同时,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的步伐不宜过大,要高度警惕政策调整引起的较大波动。

  具体而言,财政政策方面,宜逐步收缩政府投资规模,同时预留必要的回旋余地,为应对需求较大幅度下滑做好准备。应当主要依靠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严格防止提高税赋总水平的倾向,积极为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创造良好财税环境。

  货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控制新增贷款的力度较大,数量型货币调控措施比较集中,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向常态化方向回归,M2、M1同比增速持续降低,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基于资产泡沫风险缩小、通胀压力减轻,以及企业融资难有所发展的情况,货币政策宜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稳定,不宜继续加大收缩力度。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