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信合作紧急叫停 影响三方银行尤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9日 04:23  证券日报

  受访专家认为,此举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表外贷款急剧扩张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信托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职

  □ 本报记者 张艺良

  半年发行规模超2.5万亿,大大超过去年全年。爆发式的增长使得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最终被管理层叫停。银行、信托公司、企业均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访专家认为,叫停银信合作一方面是为了控制表外贷款急剧扩张的风险,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信托业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职。

  银信合作戛然而止

  在屡次警告之后,银监会最终对银信合作产品掏出了“红牌”。

  7月2日晚间,全国多家信托公司的负责人接到通知,一切和银信合作的有关业务被叫停。《证券日报》记者从几家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此次通知目前没有文件,中国银监会是通过各地银监局口头知会的形式来通知各家信托公司的。监管层对于银信合作的态度终于从高度监控过渡到了全面叫停。

  “从去年年底就有感觉,但没想到所有类型的银信合作产品会被全部叫停,之前判断信贷类的可能会被叫停。”一家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对于银信合作风险的关注最初始自去年四季度。当时,国家已经开始出台政策对信贷的增速进行控制,各家银行也因为资本充足率不足逐步放缓了放贷的节奏。但是,各种资金却依旧通过信托这个灵活的平台流向了各个产业,其中信贷类银信合作的数量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

  历史数据显示,去年11月当月新发的530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信贷类就有425款,占据了80.19%。更严重的是,11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600亿,超过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一半。

  监管部门立刻察觉到了此类业务的异常动态,一份名为《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讨论稿)》随即被下发到了各家信托公司。该通知明确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将银行理财对接的信托资金用于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当时便有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可能会在今后对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加以严控,并且不排除关闸的可能性。

  2010年初,银监会进一步下发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业务,禁止银行为规避信贷规模调控或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而蓄意转让自身信贷资产,并且对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过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这两个《通知》加上之前下发的《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成为了银监会的三张警示“黄牌”,半年之后的今天,监管层终于亮出了“红牌”。

  银行是“始作俑者”

  “今年的量太大了,才半年就发了2.5万亿左右,而去年全年不过1.7万亿左右。”用益信托工作室创始人李旸感慨说。

  这么大的量是导致银监会彻底叫停银信合作的主要原因。有专家对记者表示,表外贷款的量过大,会使得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调控能力下降,对于信贷规模、经济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同时,此部分贷款的风险也非常不容易控制,累积之后很容易出现问题。

  确实,如果关注一下为信托产品所做的专业统计,今年以来,其发行均以“周报”形式计算,由此便可知晓其发行的频率之高。

  “银信合作中,信托公司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配角,主打的永远是银行。”李旸如此表示。

  据悉,现在的信贷类银信合作产品最终的贷款投向人是银行的客户,产品也是由银行进行销售,信托公司只是利用其牌照制作了这样一种产品。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叫停银信合作受影响较大的是银行。

  《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致电几家信托公司高层,他们认为,银信合作被叫停后,对于各家信托公司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有的信托公司对此类产品涉及较深,影响自然就会大些。同时均表示,在叫停政策出台后,各家公司已经即刻实施相关措施,但对具体结果均不愿意透露。

  李旸认为,此次暂停所有银信合作产品,还有另一个意思,即让银行和信托回归本业。尤其对于信托而言,是要弱化其金融平台的效应,将其引导回归至资产管理的老本行。

  资金趋紧愁了企业

  银信渠道被关闸,对于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当然都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最为着急的,莫过于那些急需资金的企业。

   今年以来,国家调整了对于信贷投放的节奏,这让很多企业在申请贷款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原本,银信渠道是一条曲线解围的方法,但是,当这条渠道也被封死后,很多企业可能会陷入到资金链紧张的途径中去。

  “将银信通道彻底关闭是一种态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表外贷款急剧扩张出现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对信贷投放的另一种控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表示。

  正因如此,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在叫停前夜突击成功取得了急需的资金。据悉,此次下发通知要求暂停的截止日是7月5日,因此有公司就赶上了末班车。7月1日,中航地产就通过江南信托和兴业银行合作的产品获得了4.6亿元贷款。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企业继续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资金。据记者观察,近期包括受贷款严控的房地产企业在内的很多公司都通过将手头持有的上市公司限售股股权质押给信托公司取得贷款。因此,此类贷款是否会再被收紧,成为了今后监管层对信托业监管的一大看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