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换个角度看新股发行

  ⊙李剑锋 ○主持 于勇

  ⊙李剑锋 ○主持 于勇

  

  随着大盘股农业银行IPO的逐步推进,市场上对新股发行的议论也再一次多了起来。许多评论认为,新股的大量发行,将会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进而给股票市场带来压力。

  中国证券市场似乎有个传统,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不是很感兴趣,一提到发新股,往往与圈钱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大额融资,市场的解读往往是负面的,现在的农行发行是如此,当年的工商银行中国国航同样如此。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我国股票市场最早的定位有关系。随着上个世纪我国财政体制和银行体制的改革,原来依靠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国有企业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而新生的证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银行和财政的替代物,承担了为国有企业募集资金的任务。由此,直接融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许多好的不好的企业都通过股市募到了钱,但这些钱使用效率究竟如何,不少企业的成绩单恐怕都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这一背景下,作为这些资金的实际提供方,股市投资者对企业融资难免会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拒情绪,而这种情绪到今天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到今年为止,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这20年里,管理层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也逐步得到了深化和丰富,直接融资不再成为唯一的目标,让投资者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另一重要功能。著名的资本市场“国九条”就提出,“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变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下转A3版)

  (作者系本报市场编辑部副主编)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