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聚焦IPO重启一周年:成少数人造富机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7日 10:08  金羊网-新快报

  2009年6月19日,停滞数月的新股发行当日花落桂林三金,这是自历史以来A股第七次迎来IPO重启。从这天起,A股IPO发行一路快马加鞭,开始了为期一年的IPO大跃进。1年时间,发行282只新股融资近四千亿元,让市场一片哗然。然而,新股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曾经一度,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新股破发“已成习惯”。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究竟责任在市场自身行为导致还是应怪罪于我国现有的发行制度?

  时至“IPO重启”周年之时,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就是中国IPO究竟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多远?在流动性泛滥融资渠道单一狭窄的今天,IPO如何做到真正的让企业得到融资,让投资者实现价值投资?

  IPO大跃进282只新股融资近四千亿

  有两个数字投资者应记住,282和3877.216,因为它告诉我们,在2009年6月后的12个月内,A股共计首发新股282只,实际募集资金3877.216亿元。

  上一轮新股发行周期要追溯到2006年6月,因股改而暂停的IPO被重新开启,至2008年9月再度暂停,28个月间共新发A股269只,而本轮282只新股发行仅用12个月,超额完成任务而时间不到上轮周期的一半,可谓一次大跃进。

  在新发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IPO募集资金规模也在大幅增加。1年内A股新发股票共计募集资金3877.216亿元,而上一轮28个月间共计募集6990.890亿元,但前12个月募集不过2719亿元。仅用上轮42.9%的时间就募集到相当于55.5%的资金。

  而与这轮新股发行大规模提速同时存在的是,IPO公司地域、行业分布冷热不均。数据显示,北京、广东、江苏三省市首发新股融资总额分列全国前三,占比分别为35.3%、17.04%与9%。而青海与宁夏没有一家。在行业分布上,资本货物、多元金融、材料三板块位列前三,电信服务、银行、家庭与个人用品三行业未有新股发行。

  IPO成少数人造富机器

  却为散户绞肉机

  A股IPO重启一年,“富了公司,穷了散户”,散户资金迅速缩水,同时造就许多富翁。一只新股诞生一两位亿万富翁已是平常,“批发”七八位亿万富翁也时有所闻。

  中国股市富人榜榜单显示,截至5月4日,开板仅半年的创业板就创造313名亿万富翁,持股总市值1686亿元,平均持股市值为5.39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就有4名身家过亿。

  在IPO中暴富的人群,通常是公司高管、PE及上市公司的特别关系户。

  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公司高管,这部分人群又集中在民营企业居多的中小市值板块,实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其次为暴富的VC/PE。据媒体获得的最新研究数据,参股今年5月上市企业的17家VC/PE平均获利30.74倍,而海外市场通常为投资机构带来的平均投资回报一般低于3倍。两者相比,国内市场带来的投资回报,“简直就是神话”。而高盛显然为典型代表,其投资海普瑞狂赚65亿元,大赚93倍,投资西部矿业最高狂赚130倍,类似的还有私募等投资机构,通常具有较好的人脉资源和特殊背景。第三类则是IPO公司的特别关系户,包括亲朋好友、利益既得者等裙带关系,如莱美药业的娃娃股东,华谊兄弟的艺人股东。“现在的暴利靠的是社会资源,并非寻找潜力优质的企业。”有市场人士说。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券商。发行新股数量的暴增结合承销与保荐费用的水涨船高,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据WIND资讯统计,在新股重新开闸以来,IPO 企业平均上市发行费用为6366万元,其中已实现上市的256家公司发行费用合计高达154.8亿元,大部分进了券商投行腰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IPO发行费用分别平均为2.18亿元、4868万元、4485万元,分别占实际募资的2.96%、5.93%、6.68%。

  仅今年一季度券商就获得36.44亿元IPO承销收入,与去年四季度29.63亿元相比,环比增长22.98%。其中平安证券获得5.18亿元,居各券商之首。而中投证券去年虽只承销3家公司——雅致股份、海普瑞和达实智能,但仅海普瑞就以148元高价超募近60亿元,中投证券从中获得1.78亿元承销费和2967.4万元的保荐费,合计超过2亿元。

  IPO产业链条的潜规则

  成市场诟病的热点

  IPO上市显然已成为一条利润丰厚的产业链,光承销费一年就近百亿,背后还有律师费、会计费、资产评估费、财务顾问费及财经公关费,而上市前的股权投资机会更可谓一本万利。正是这利益链条,很容易让拟上市公司、投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财经公关公司、保荐人、部分官员等各方捆绑在一起。

  公开信息显示,如果一家公司准备上市,一般会提前进行准备,主要是为迎合上市需要进行各种会计手段操作,以形成公司三年上升趋势。这样,以发行人为核心,投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几方很容易做同向操作。目的除上市外,更重要是提升发行市盈率,这事关各方从中获取的利益多寡。比如,一家公司原始价值为1 亿元,每股价值1元,上市发行后市盈率达到35倍,假设流通股增加20%,募集资金也是7亿元,按照投行收取募集金额6%,获取收入4200万元;而如果让上市发行后市盈率达到50倍,假设条件一样,募集金额为10亿元,则投行将获得6000万元的收入。

  为达到这样的高价发行,IPO链条上各环节会通力合作。很多保荐机构在其提供的询价估值报告中做文章,一是抬高对未来业绩的预测,二是增加可高估值的亮点,三是选择同行业较高市盈率的公司进行比较,由此直接在询价估值报告中将建议的询价区间抬高。

  但,发行费用并不是各利益方拿到的所有利益,背后还潜藏着更大的利益引诱。一些保荐代表人可拿到拟上市公司比较可观的发行股份,并通过亲戚朋友代持。一般保荐代表人不会直接违规作业,设立关联投资公司直接参股更多见。只要不是被举报或被调查,发现几率不大。

  高密度发行、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严重超募、肥了券商等IPO链条上各利益分享者,这就是去年IPO重启之后,30倍发行市盈率天花板被破除后的市场现象。但一级市场的造富运动与二级市场的连续亏损,引起市场强烈质疑。

  频繁破发

  新股中签“从万幸成为不幸”

  IPO重启前,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30倍,质地较好的公司上市普遍获得较客观的涨幅。对普通散户而言,中签一度成为旱涝保收的“幸运之门”。然而,继1月28日中国西电开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上市首日破发第一单后,2月3日、5月20日,高乐股份奥克股份又分别首开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上市首日破发先河。散户中签也“从万幸成为不幸”,中签者亏损严重,参与网下打新机构也频传被套。

  不仅如此,今年初和4月底、5月初,A股先后出现两轮破发潮,并使破发常态化。有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旬,今年上市近160家公司有一半破发或曾经破发过。有9家公司股价较发行价折价20%以上。

  高市盈率给市场徒增后患

  数据显示,去年上市的110多家公司首发市盈率平均为53.3倍,今年上市的150多家公司首发市盈率接近60倍,远高于以往的20倍-30倍。其实新规下的第一批新股桂林三金等也很少超过40倍。市盈率之所以高企源自创业板首批新股,其发行市盈率普遍攀升到50倍-60倍,后一路飙升到76.48 倍、78.77倍、88.62倍,甚至最高市盈率竟超过100倍。

  即便如今二级市场跌到2500多点,沪市平均市盈率仅17倍-18倍,深市中小板也已低于40倍,6月2日发行的4只新股平均市盈率还在50倍上下,前两年盈利增长仅分别为24%和40%的皮宝制药依然可达57.35倍。

  近一年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情况一览

  代码 名称 上市日期 发行价(元)上市首日最低价(元)

  300082 奥克股份 2010-5-20 85 76.08

  002422 科伦药业 2010-6-3 83.36 82.17

  300086 康芝药业 2010-5-26 60 55.88

  002410 广联达 2010-5-25 58 56.01

  002416 爱施德 2010-5-28 45 42.9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