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进入深度博弈 买卖双方比拼耐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6日 23:19  华夏时报

  “涨价建委就不发预售证” 楼市三月后见分晓

  本报记者 刘 勇 北京报道

   2010年已过半,政策、开发商、购房者的博弈仍然处于胶着状态。

   万科在上海的项目琥珀臻园6月23日首度开盘,推出50套25000元/平方米的特价房,该价格较之网上房地产预售申请所报的27000元/平方米下调了2000元/平方米。此举业界认为并非降价,只是调低了预期;北京某6月新开楼盘的价格同样调低了预期。该楼盘销售总监告诉记者:“开盘的价格确实低于之前的预期,但是出于流动性的考虑还是选择现在开盘。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如果涨价建委就不给发预售证。”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面对政策的强大力量,市场的残酷无情,更多的时候,企业只能选择顺从。对于那些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商来说,降价实属上策。”

  新开楼盘调低预期价格

   新政出台以来,市场的交易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各楼盘的售楼处大多冷清。据世联地产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24周(6月14日-20日),北京住宅类商品房共销售563套,环比下降34.99%;成交面积67463平方米,环比下降33.08%。

   面对市场的形势,开发商大都选择了延迟申请预售证的方法。远洋嘉业市场研究部总监孟奇表示:“如果一个项目开盘销售状况不好,就会给人造成产品有问题、滞销的印象,对于销售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目前虽然有很多项目达到开盘标准,但是鉴于市场的状况,大都不申请预售证,选择推迟开盘。”

     据世联地产统计,2010年第24周,北京住宅类商品房共上市1094套,环比下降21.86%。截至6月20日,2010年6月份共新增预售证17个。记者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上的统计数据看到,对比2009年同期,2009年6月份共批准预售证48个,是今年6月份的近3倍;2009年5月份预售证52个,2010年5月份预售证仅为21个。

   面对市场的冷清,假排号的问题似乎又浮出水面。但是,当谈及这个问题时,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开发商会这样做,但是开发商找人排队制造繁荣是一件很老土的方法,这个方法在2008年就被媒体曝光,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

   不过,售楼处的冷清却是不争的事实。位于大兴的某楼盘销售总监向记者表示:“楼盘采取了一些优惠活动,价格下调了2000元/平方米,但是售楼处仍然十分冷清。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很无奈。”

  下半年入市量将大增

   目前,2010年快要过半,接下来的九十月份是房地产市场传统的黄金季节,与新政出台后新开盘项目的不断减少相比,不少开发商都将选择在下半年入市。

   孟奇表示:“一般而言九十月份都是开盘的高峰期。大部分项目会选择在下半年入市,到时供应量会出现大幅增长。”

   备受瞩目的中粮万科·长阳半岛就预计在7月份开盘,但是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前期的客户积累并不理想,加之14000-15000元/平方米的定价高于周边楼盘,相信届时万科长阳的销售状况将会引起极大的关注。

   实际上,目前一手房入市量的降低,也导致一手房与二手房的成交结构差距拉大,二手房如今已经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世联地产研究报告显示,从一、二手房的成交比例来看,22周一、二手房成交量的比例为0.24:1,23周比例为0.28:1,24周比例扩大为0.5:1。

   孟奇认为:“随着下半年入市量的增加,开发商遇到的不确定性将会更多,对市场掌握的难度也将加大。”

   艺苑桐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树森向记者表示:“十一将会是一个关键时刻,如果十一的市场仍然低迷,那么只能寄希望于今年年底到明年春天了。”

  顺应市场 随行就市

   在采访王树森的过程中,他多次向记者表示:“定价是一个随行就市的过程。”

   目前,“随行就市”已经成为不少开发商的共识。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6月21日向媒体表示,市场随时在变动,我们力图把握的是销售速度,比较理想的速度,是新盘开盘一个月内,能卖掉60%。万科按照购房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售出房屋,相信其与自住购房者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当企业资金非常紧张的时候,降价促销是常见的应对措施之一。但资金充裕并不是拒绝调整价格的理由,至少万科不会因为资金充裕就无视市场的变化。

   阳光100常务副总裁范小冲表示:“价格取决于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企业的现金流,第二是企业过去做过什么,包括土地购买、债务等。”

   实际上,一个楼盘开了工就很难停下来,即使停下来,资金仍然会不断消耗。开盘时,不仅房子本身要完工,小区的配套也必须做好。年底一贯是开发商日子最难过的时候,年报以及施工单位的结款都要在年底完成。因此,最迟年底,博弈就会见分晓。

   杨红旭表示:“面对政策的强大力量,市场的残酷无情,更多的时候,企业只能选择顺从。对于那些想要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商来说,降价实属上策。”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