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忻尚伦
权证稀有,并不代表着其投资价值也将提升,只能意味着曾盛极一时的权证时代走向没落。
作为配合股改进行的一项创新业务,2005年8月中国大陆的权证市场诞生了第一只权证——宝钢权证。截至2009年8月19日,先后有95只权证上市,其中68只认购权证,27只认沽权证。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40只权证共创造了232343亿元的成交金额。
无数投资者卷入了权证漩涡中不可自拔,有一夜暴富者,一朝破产者更多不胜数。
“权证之所以得到短线客的欢迎,是因为它拥有正股没有的T+0交易制度。”国金证券衍生品分析师范向鹏说道。不少喜欢快进快出的投资客在权证市场上一天做几个来回,财富翻倍是瞬间的事情。
2007年6月21日上市的南航认沽权证(南航JTP1)开盘便被大单封于涨停,全天涨幅超过1000%。五粮液权证也曾在8个交易日内从3.5元升至11.67元,涨了2.3倍……但与此同时,巨亏的故事更比比皆是,以2007年5月30日至7月20日的两波深市认沽权证炒作中,六成投资者亏损,共损失93亿元。
作为曾经A股市场唯一具有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品,权证将随着股指期货的来临而逐渐消失。“相比股指期货,权证没有做空机制;而从杠杆来说,权证也就2-3倍的杠杆,期指目前可以有8倍的杠杆;同样的T+0制度。权证优势荡然无存。”范向鹏如是说。他指出,由于境外的正股市场也有T+0,因此权证能够同时生存。
“而目前国内权证市场没有什么价值了。”范向鹏表示,因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在,“权证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式。“除非监管层有意推出备兑权证。但目前来看,国内投行的实力,尚不足以推行备兑权证。”
业内人士看来,如果将来要发行新的权证,其发行方式只能是“备兑权证”。所谓备兑权证,是指由标的资产发行人以外的第三方(通常为信誉好的券商、投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发行的权证,其标的资产可以为个股、一篮子股票、指数以及其他衍生产品。“但只有等国内投行具备发行能力了才能开展。”范向鹏认为,以目前券商的资金实力能发行备兑证者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