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二五石油石化发展纲要基本制定完毕 重在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 17:46  中证网

  中证网讯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十二五”石油石化发展规划的纲要部分已经基本制定完毕,下一步将针对四个不同行业,对规划进行进一步细化,全部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制定完毕,之后将由工信部上报国务院。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石化发展规划将为我国石化下游产业的发展指出方向。白颐表示,“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目标是实现中国石化行业的“由大变强”,并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品供应已经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例如,我国2009年甲醇产能2200万吨/年,装置负荷开工率仅为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吨,聚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年。

  一方面是开工率不足,另一方面是下游新型化工材料和精细化学品领域高端产品短缺,产品需要进口。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原料供应受到多重限制,行业集中度仍然偏低,高端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缺乏更有力的监管和引导。

  有鉴于此,“十二五”期间结构调整的核心任务是,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以差异化、高价值的产品技术引领发展,实现原料多元化,加快国际化进程。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

  一是使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的炼油市场基地,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吨/年,乙醇装置平均规模达到6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等传统行业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国石油和化工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个以上。

  二是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提高油品环保质量,柴油、汽油比例趋于合理,可基本满足国内油品需求,乙烯下游产品专用料比例上升,品种进一步丰富。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5%,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环境友好性涂料和染料等先进产品的比重明显提升,工程塑料、氟硅材料、聚氨酯等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高等。

  三是原料结构更加优化。乙烯原料多元化,煤、重油制烯烃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天然气氮肥的比重有所下降,劣质煤资源和低品位矿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盐化工原料中盐卤利用比例达到80%以上,PVC中乙烯原料法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四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得到改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炼油、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煤化工产业向原料产地集中,煤化工“全面开花”的石油得到遏制;原料产地化肥比重提高到60%,专用化肥等深加工和精细化学品向消费低集中,石化园区和石化产业集群的建设更为完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