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需吃紧:今年顺差仅往年1/4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 02:53  东方早报

  国务院专家“把脉”经济“二次探底”

  早报记者 徐益平 发自宁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上月底在日本访问时表示,全球经济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须做好预防“二次探底”准备。昨天(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省政府在宁波主办“第3届中国开放论坛”,对后危机时代的全球与中国经济走向进行“会诊”。

  与会的多位重量级经济学家表示,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表明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全球经济很可能“二次探底”;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仍须保持高度警惕。

  此次论坛主题是“经济率先回升之后的中国对外开放——拓展深度和广度”。

  值得关注的是,发言专家均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前者有“国务院智库”之誉,后者则是“中国最高级别智库”,由温家宝总理批示成立,原副总理曾培炎任理事长。

  在外需市场上中国须“升级”

  “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国际社会协力应对下,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逐步稳定,部分国家实体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必须认识到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表示,欧洲个别国家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引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再次敲响了警钟。

  张玉台说,世界经济仍面临多重挑战: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预期恶化;金融改革尚待取得突破,导致此轮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真正消除;一些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增加,政策空间在缩小;刺激政策的一些副作用逐渐显现,引发初级产品涨价等。张玉台呼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预见性和灵活性。

  同一场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危机中迅速复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经济基本面并未变化,如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贸体系、南北发展不平衡格局等‘都没有根本改变’。”基于此,他认为世界经济的挑战还应长期应对。

  卢中原认为,“世界经济未来几年很可能低速增长,前些年4%的增长率很难达到,可能保持在2%~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外需不会像2005年-2007年那么好、那么宽松。虽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内需为主的,但也要扩大外需。”

  卢中原提醒,中国在外需市场上也须升级,从粗放的加工贸易向附加值、技术含量更高的方向转型。他认为,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期,会造成中国贸易环境趋紧、贸易摩擦增加,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花样翻新。

  贸易还会出现月逆差 企业盈利暂难好转

  “国际金融危机很可能二次探底。”国内顶级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与会中表示。首先,美国经济复苏还有一段时间,目前失业率10%,“前几天我和美国前商业部长古铁雷斯交谈,他认为,美国经济不确定因素太多,美国对当前经济也看不清”。其次,欧盟经济不容乐观,“希腊的债务危机是冰山一角,仅是导火线。”

  就国内而言,“2010年广交会受金融危机影响非常明显”。这位前商务部副部长表示,境外客商中来自欧盟的客商增长15.2%,但贸易额下降8.7%,企业的订单大部分是短期订单,顶多3-6个月,“大部分订单是弥补去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库存,没有进口填补,而不像以往都是长单。这主要是欧洲客商对本国市场不看好。”

  “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还不容乐观,”魏建国认为,一般来说,中国每年外贸顺差是1500亿~2000亿美元,“但4月份顺差仅16亿美元。今年还有8个月,当中还有某些月份会出现逆差。所以全年贸易虽仍将是顺差,但预计只能达到500亿左右甚至不到,相当于前几年的1/4。”

  “总的来讲,今年将是历史上最复杂的一年,我本人不很乐观。”魏建国说。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的观点略显乐观。他认为,目前所说的“二次探底”不是金融危机的延续,而是经济复苏道路上的反复。

  “如果说前一段时间的复苏主要是由于回补库存,那么后面的复苏能否持续,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消费、投资的实质性增长,”他说,根据其掌握的数据,消费与投资接过“库存回补”接力棒的趋势在继续。如美国个人储蓄率在今年4月的大幅攀升后维持在3%~4%,“比高峰稍微降了点,但说明美国人愿意花钱了。”

  “这些数据传达出的是乐观信息,表明全球经济在复苏轨道上。”张小济说,当然,出现反复在所难免。

  不过,张小济表示,“今年外贸增长10%没有问题,但在复苏过程中,出口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没有重大变化,企业盈利能力也不会明显好转——这最值得担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