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产税不应以抑房价为目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6日 22:37  投资者报

  前段时间官方对“房产税”的混乱表态总算终结了。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将“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列入了今年的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当中。很快,上海、重庆、长沙等地纷纷传来房产税方案已报至国务院等待审批的消息,征收房产税的大幕已经拉开。

  在各级政府打出了一系列楼市调控重拳之后,再度计划出台房产税,说明两点问题:第一,政府对于调控楼价的决心非常大;第二,前期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对抑制房价的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我们看到前一段时间的楼市调控,尽管让房地产交易量大幅度萎缩,但房价依然坚挺,在北京有些楼盘的价格甚至不降反升。

  即将出台的房产税政策,成了房地产商和购房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成了人们对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最大期待。但如果房产税的出台仅以“抑制房价”为目的,即使其出发点是好的,也容易成为“恶政”,非但不能起到降房价的效果,反而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

  从表面上看,高房价是炒房客投机所致,但本质上房价的涨跌,取决于供求关系。

  房地产的供给方是拥有土地者和开发商,需求方是住房者和房产投资者。由于土地是政府垄断供应,而政府对于土地收入有强烈的依赖,所以指望通过供应的竞争来降低土地价格是不现实的。土地的供应决定了房地产商的供给能力,在这种局面下,房地产商的竞争效率无法让房价下降。而从房地产调控政策看,大部分政策旨在限制土地供给,提高房地产行业的门槛,这都是在减少供给。

  从需求来看,人们传统观念中对拥有“自己的房子”有着特殊情结,仿佛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就没有真正的家,这也是经济学家们常提起的“刚性需求”。

  更重要的是,高房价是资产泡沫的自然表现,当大量的资本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口时,投资房地产便成了人们的首选,毕竟房地产能提供较为稳定的租金,不投资房子又能投资什么呢?房子总要比基金和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们可靠得多。

  供应不足,需求难减,房价如何降得下来?虽然“房产税”会提高占有房子的成本,从短期来看能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但只要“被提高的成本”低于房租收益,人们还是会选择投资房产,除非“房产税”让投资房产成为赔本的买卖:一方面房产税使房价下跌造成投资净值亏损;另一方面房屋租金低于房产税带来的成本。

  如果是这样,将会带来两种结果,要么房东提高房租把房产税转嫁给租房者;要么是房价下跌至租金回报率低于房产税率的水平,这便实现了抑制房价的目的。但接下来的矛盾是,如果房价降了,房产税是取消还是继续呢?

  高房价的确带来很大的民怨,但这并不能成为增加税收的理由。如果今天为了抑房价可以征收房产税,那么明天为提高教育水平就可以征收教育税,为缓解城市交通就可以征收堵车税,为改善空气质量就可以征收环境税,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征收卫生税。这种“为民办好事”的初衷,势必会带来“恶”的结果,道理很简单:政府要办的“好事”太多,这些事都要通过收税才能办好的话,人们的税负只会越来越重。

  中国当前的社会矛盾是贫富差距过大,政府在收入分配中占比过高。征收房产税,将让政府的财政收入进一步增加。有人做出过统计,目前中国城镇住房面积共170亿平方米,按每平方米4100元的均价计算,住房总价值约70万亿元。如果这些住房以0.8%的税率纳税,全国一年的房产税总额约为5600亿元,这相当于去年全国个人所得税的1.4倍、土地出让金的30%。

  房产税的合法性,在于其具备调节财富分配的功能。对拥有房产较多的富裕阶层进行收税,并用这部分税收来补贴穷人和中产阶层,减少他们个人所得税的负担,政府应在促进财富分配公平的过程中,让税收有增有减,保持财政收入总量平衡。

  《投资者报》在此前的社论中谈到过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去年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高收入人数只有269万,约占中国富人数量的20%。收入相对透明者依法纳税,而靠灰色收入致富者却不用交税,这种个人所得税中的不公平因素,也很有可能会在房产税中重现。

  曾有官员对媒体表示,“公示官员财产会引起社会混乱”。那么在征收房产税的时候,是不是有些人的房产也“不宜公示”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房产税便成了歧视性税收,那些可以通过权势和关系隐瞒自己资产的人,不用缴纳;而房产可以公开的购房者,却要承担税收。

  其实,人们对贫富差距的不满,不只是针对分配结果,这种特权致富和勤劳致富的过程差距,才是问题所在。

  政府不能因为房产税政策“好”的出发点,就指望“政策一出了之,房价应声下降”。如果房产税能有效地执行,能带来房产权属的透明化,能推进财富分配的阳光化,那才是善莫大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