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论一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2:52  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经济学家》5月27日社论

  恐惧卷土重来

  虽然现在不是金融业相继倒闭的阴霾时刻,但自全球恢复起步以来,金融市场的情绪比以往更加焦虑。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股票市场指数自4月中旬以来下降已超过15%。投资者纷纷转向相对安全的美国政府债券,三个月银行间拆借率处于十个月以来的高点。欢呼经济复苏的场面已经消逝,投资者心绪不安。

  潜藏在紧张情绪背后的是什么呢?一是世界经济的真实健康状况。欧洲债务危机的扩散、美国刺激助燃反弹的消退都将使全球复苏陷入动荡摇摆。另一个关注点是政府政策。从美国金融管制的彻底革新到德国对投资者卖空行为的限制,政客们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改变着规则。主权债务的规模则几乎没有为政府应对可能出现的新衰退预留空间。危机起初,大规模的政府联合行动阻止了金融危机转向衰退。而现在,由于行为的软弱无力,世界经济正滑向低谷。

  欧洲是政策执行最为摇摆的地区。为了拯救欧元,欧洲不仅需要为痛苦的财政调节做准备,更要为深刻的结构改革而努力。集中于南欧的财政无节制政府必须要节俭审慎。竞争乏力的经济体必须振兴其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主要位于北欧的往来账户盈余的国家必须避免过分的财政紧缩政策、鼓励私有消费来为乏力经济体增加动力。欧洲中央银行应采用放松的货币政策来消解各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幸的是,德国政府看似正好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承诺削减预算而不是刺激增长。更令人担心的是,欧洲中央银行会在德国的压力下出现同样受误导的政策趋向,从而将欧洲引向数年的停滞。

  欧洲以外的政府也处于得出错误结论的险境,特别是在汇率和财政政策上。尽管经济恢复的基础相当稳固,但政客们不高明的判断却可能增加未来的风险。

  (贺艳燕 编译)

  《金融时报》5月26日文章

  修正不平衡却使世界更不平衡

  经济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认为是由全球资产不平衡所造成,比如高负债国家和高储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展开全球化之间的贸易交流,实际上是传递了这种危险,然而,这只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观念。

  欧元区危机一个看似矛盾的后果,是德国往来账户盈余可能增加,因为德国出口动力不仅仅受益于世界经济的恢复,还得益于货币的贬值。

  自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不平衡就成为诟病的对象,这主要反映在往来账户的盈余或赤字上。通常学院派经济学家不会将不平衡视为问题,而是将其看成全球化程度的标尺。比如19世纪,英国维持了几十年的盈余状态,澳大利亚和美国则维持了同样长久的赤字状态,但这并没有引发全球危机。

  然而,国际性不平衡现在则成为紧张和矛盾的标志,赤字国家将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归咎于盈余国家,反过来,盈余国家将债务成瘾、消费无度归咎于赤字国家。

  这场争论不仅在全球性层面展开,在欧洲层面也开始白热化。修正全球不平衡的企图不会让世界更安全,反而会减弱增长前景。在最近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中国遵循日本1988年模式,这忽视了放松货币政策与日本“失去的十年”之间的重大联系。

  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还潜藏着力量和道德的评判,债务人被指责奢靡成风、享乐至上,债权人则被认为可能会出现新集权的危险。这种基于道德的指摘可能会酝酿出莫名的忿恨,危机后欧洲人可能因此从反美情绪转向反德情绪。

  (作者系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和国际事务教授、欧洲大学学院玛丽·居里教授哈罗德·詹姆斯 贺艳燕 编译)

  《日本经济新闻》5月28日社论

  日本新经济战略寄望“特区”

  日本政府将在6月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作为该战略重要的内容,东京正在讨论扩大“结构改革特区”以进一步吸引国内外投资的“综合特区”方案。这一方案将通过集中地放宽监管、降低税收以吸引竞争力强的企业来日投资。

  政府地区激活统合事务局在4月制定了“综合特区”草案,内容包括两大选项,其一是选择特定的地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特区”,其二是在全国所有地区建设“地区特区”。第一种方案“国际特区”将在大都市圈中选择两、三个地方,集中地实施降低法人税、放宽监管、转让权限等措施。因为政策与其他地区不同,所以可以称为“一国两制”。这种优势可以吸引那些对日本市场和技术有兴趣但是感觉对日投资的壁垒过高的国外企业来日本发展。亚洲其他国家在这种“国际特区”的开发方面已先行一步。中国大连的新经济区、韩国仁川的经济自由区便是这种模式。在招商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有进攻性战略。目前大阪府和福冈县已向政府要求建设“国际特区”,希望其他城市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参与竞争。第二种方案“地区特区”与“国际特区不同”,将在全国各个地区展开,以提高企业活动自由度。

  上述两个方案中,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地区特区”,必须防止预算的分散化。其二,降低法人税率本来就是应该在全国实施的政策,不能以在特区实施减税为理由推迟整体的税制改革。

  (梁宝卫 编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