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宗交易渐成股市风向标 ST公司交易频居榜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 01:1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周松林

  近期,沪深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呈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对于大盘走势的敏感性和前瞻性。虽然在交易量上与大盘整体不能同日而语,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预示大盘未来走势的指标意义。

  具体而言,今年前4个月,由于大盘始终处于高位震荡的整理状态,大宗交易成交量急剧增长,显示机构投资者和产业资本对未来一段时间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股市价值高估的担忧,不惜折价在大宗交易平台抛售。此后,大盘果然从4月16日开始了一轮急跌。但从5月份起,由于大盘的急跌使蓝筹股价值显现,大宗交易平台上出现惜售现象,成交量明显萎缩,折价率也不断缩小,部分大盘蓝筹股出现无折价或小幅溢价交易的现象,表明机构投资者已经比较认可当时的市场估值,愿意在此位置积极入市。大盘也果然在5月21日止跌并强势回升。

  此外,近期大宗交易平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重组传闻的ST公司与蓝筹股一起,成为大宗交易的主角。那些热衷于围绕“壳资源”重组呼风唤雨的机构和资金,似乎正越来越多地借助大宗交易平台作为其腾挪运作的渠道。

  与大盘走势“共舞”

  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两市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分别为47.29亿元、23.6亿元、38.5亿元和53亿元(其中2月份因有春节假期,交易日较少)。从5月份起,截至5月27日,两市大宗交易仅成交19.3亿元,不足前4个月月平均成交金额40.6亿元的半数。

  大宗交易的折价率也与成交量呈现基本同步变化的状态。今年前4个月,两市大宗交易成交价相对于当日收盘价的平均折价率分别为7.36%、7.46%、6.77%和6.56%,而5月以来这一折价率收缩至5.38%。

  再具体细分,5月第一周的平均折价率为6.55%,第二周骤跌至3.65%,第三周回升到5.12%。而随着大盘从第三周的周末开始强劲回升,大宗交易折价率也做出了立竿见影般的迅速反应,在第四周飙升到7.46%。

  在月成交量萎缩和折价率下跌的同时,大宗交易平台的求购意向却相当强烈。5月份上交所大宗交易平台共出现167次求购信息。

  专业人士表示,对比近期大宗交易成交量、折价率的变化曲线与大盘走势,可以看到基本上是踩在同一个“旋律”上。5月份大宗交易成交量和折价率的双双下降并伴随求购意向的上升,表明大盘在经过一轮较大幅度的下跌之后,不少机构认为市场已经进入较合理的价值区域,看好后市,特别是产业资本不愿意再按以往较高折价率的惯例出售股份,惜售心态严重。另外,5月还出现了多例大盘蓝筹股在大宗交易平台无折价或小幅溢价成交的案例,也表明了机构对估值水平的认同。

  ST公司交易频居榜首

  近期大宗交易平台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部分ST公司交易频繁,特别是个别重组传闻不断、作为所谓“壳资源”被反复炒作的ST公司和*ST公司交易剧增,一方面是大股东坚决抛售,另一方面也有资金积极接盘,场面颇为抢眼。

  据中国证券报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发生大宗交易次数最多的个股排行榜中,ST昌鱼赫然名列第一位,ST星美、*ST北人、*ST石岘分列第五、六、七位。而从4月16日大盘开始破位下跌,到5月27日的近一个半月时间里,大宗交易次数排行榜前两名分别是ST星美、*ST石岘,ST昌鱼再度入榜,列第七位。

  分析人士认为,热衷于围绕ST公司保壳重组等所谓题材进行运作的机构,可能正越来越多地借助大宗交易平台,作为其资金腾挪、建仓出货的重要渠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