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专家指出,美国的政策优势大,中国光伏产业总体上未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 本报记者 陈雅琼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日指出,不愿意美国丢掉在太阳能模板方面的领先地位。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业内分析师认为,美国在政策、资金、技术方面有优势,而中国的太阳能产业链目前“比较畸形”,缺乏核心技术是发展瓶颈。
美国不甘心丢掉领先地位
5月26日上午,奥巴马在加州佛利蒙市一间太阳能公司视察时指出,15年前,美国生产的太阳能模板占世界份额40%,到2008年只剩下5%。美国的对手中国和德国等已经在新能源技术开发和投入上历史性地加大力度,“我可不愿意美国丢掉这个领先地位。”
由于国际市场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我国太阳能电池也发展迅速。据能源行业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底,我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总量已经达到4000兆瓦,生产总量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首席研究院姜谦介绍,我国生产的太阳能产品有60-70%出口到欧盟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大约占10%多。
虽然目前中国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占据了4成以上的份额,但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者大有人在,不仅仅是美国。
据英国《金融时报》5月11日报道,韩国三星集团宣布将在未来10 年间投资210 亿美元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而太阳能电池板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此之前,日本厂商的集体扩产更是来势汹汹。姜谦此前曾表示,“退一步来讲,即使遭遇危机,日韩电子巨头多元化经营的优势,也是不少中国光伏企业无法比拟的。”
除了经营,反倾销的隐患也暗流涌动。近期,美国SunPower等企业多次表示将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虽然到目前为止,欧美厂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尚无下文,但这并不代表这一风波已经烟消云散。
中美太阳能优势PK
姜谦认为,在太阳能领域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市场占有率,“有数据显示,中国生产的太阳能产品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中国光伏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布局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在下游的电池、模组方面产能扩张迅速,美国从40%到5%所丧失的大部分份额可能都被中国企业所蚕食掉。”
接下来是成本控制上的优势,中国的劳动力、电价等比许多国家便宜,因此产品在国际上有很大的竞争力。
而美国的优势首先体现在政策方面,“奥巴马提出未来10年要投资5000亿美元提升太阳能发电的比例,2012年之前是10%,2025年之前可能是25%,逐年提高。”姜谦说。
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从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拨款4.67亿美元用于促进太阳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和使用。为帮助太阳能产业有关企业渡过难关,美国能源部为其提供5.3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等等,这些都是美国光伏市场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
姜谦还表示:“这样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规模使得美国未来有可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
瓶颈:技术落后、依赖进口
中国的劣势与优势几乎一样明显,技术落后无疑给扩产扩得热火朝天的中国光伏企业大泼冷水。比如在多晶硅的提炼、薄膜电池的制造设备等方面,“许多中国企业虽然多晶硅的规划产能比较大,但由于技术限制导致成本偏高,产品质量很多也达不到要求,所以主要依靠进口。”姜谦说,“即使是龙头企业,设备也依赖进口。”
但是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像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国内光伏企业已在海外上市,因此国际化进程较快,技术水平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无锡尚德的冥王星技术可使单晶光伏电池和多晶光伏电池取得接近19%和17%的平均转换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天威英利的“熊猫”计划投产之后,“也可使它的成本控制和转化效率处于领先地位。”姜谦表示,但小光伏企业基本上只能依靠低价竞争。
如何应对挑战?
姜谦认为,如今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美国要重拾在太阳能市场以前的地位,在技术上颇有优势。比如说,美国黑姆洛克(Hemlock)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今年拟从1.9万吨提升到2.9万吨;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是去年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模块制造商,2009 年供应太阳能模块超过1GW,不仅提供了每瓦模块0.81美元的低成本,模块的效率也达到了11.1%。
中国光伏企业现在处于这个产业的下游,总体来说还未形成良性发展,“现在是比较畸形的,两头在外。”姜谦表示,虽然无锡尚德、天威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太阳能等起到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但是很多光伏企业目前在技术上还落后于国际巨头,如赛维LDK一味追求规模制胜,导致目前发展遇到很大阻力。“这个产业是技术驱动型,若要生存并发展壮大,不仅要提高产能,更要在研发方面下足功夫。”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的太阳能终端市场很少。2009年数据显示,欧洲、美国、日本是全球前三大光伏市场,欧洲以德国、意大利、捷克三国占据全球63%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大部分产品都得依靠出口,很容易受制于其他国家,因此在开启国内市场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