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房产税真伪

  龚维松

  最近本报独家报道的上海将征收房产税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议论纷纷,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国十条”出台已经满月,房价尚没有明显的降幅,地产股倒是屡创低点,拖累大盘一路向下,此等景象已经使“调控过严”的言论开始流行。

  开征房产税被认为是调控政策过严之举,很有点“狼来了”的味道,其实即使开征房产税的话,征收的金额也不会很高,大可不必惊慌。

  惊慌来源于这次“狼来了”似乎成真,地产商根据历次房地产调控的经验,早已形成心理预期,哪一次喊“狼来了”是真的?房价还不是再创新高。所以股市涨涨跌跌早已习以为常,但房价却是只能涨不能跌,这岂非咄咄怪事!

  有人把本轮房地产调控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笔者以为,与其说是政策严厉,不如说房地产市场泡沫已妨碍经济结构升级,成经济长远健康发展隐忧。房地产市场的火爆造成资金大量囤积于此产业链,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大干快上,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一句空话。铁矿石谈判屡谈屡败,究其原因之一,三大矿石商赌定了中国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带动的钢铁需求难以遏制。已听闻有钢铁贸易商叫屈,地产调控坏了他们的生意,其实,此前的火爆景象正是扭曲的结果。

  不调控房地产,就不能为经济结构升级、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合适环境。试问,有哪个大国是以房地产立业的?日本的教训近在眼前。

  从这一背景下来看本轮调控,目前的楼市组合拳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房价快速上涨的效果有待观察,但本轮调控政策的亮点应该是从机制层面拟定新的规则,从财产持有环节来调节收入分配,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的特点,既然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就应纳入公共利益的调节范围,谁购买的房产多,占用的社会资源多,交税也是顺理成章。

  前瞻“十二五”规划,着力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出台房产税并不只是出于简单打压房价的目的,而是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发展环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来源,可以通过有规则的税率调整机制,平缓社会购买预期,使房价上涨趋势能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们需要让房地产业恢复常态,而不是“拧巴”了所有国人的心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应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更应该着眼于中长期的机制设计,形成全社会稳定的心理预期,让居者有所居。有钱的可以住得更宽裕点,但要购买多套住房请你支付更多的成本。有此规则,大家可以理性选择。

  由此,出台房产税正当其时,不必慌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