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600点为何能止跌回升?

  李志林

  在众人预期本轮单边下跌将跌倒2400、2200甚至2000点时,2600点为何又止跌回升了呢?

  为农行顺利上市铺路。当年工、中、建上市时正处大牛市,均以20倍以上市盈率发行,但目前股市低迷,平均市盈率降到20倍以下,三大行仅10倍市盈率。农行如果以20倍市盈率发行,可能很少有人愿意认购,若压低到10倍发行,便被认为是贱卖,且满足不了其融资和补充资本金的规模,也降低不了其坏账率。这样,唯有靠大机构把三大行和大盘指数打上去,为农行顺利发行上市保驾护航这一条路可走。

  汇金公司的利益受到伤害。去年10月9日汇金第二次增持三大行时的点位是2754点,工行买入价4.77元,建行5.58元,中行3.9元,目前在2600点时均已深度套牢。如今面对四大行将再融资2870亿、市场超跌和农行上市,倒逼他要么再增持,要么联合保险资金、基金及大机构托起以银行股为代表的大盘股来护盘。

  产业资本坐不住了。产业资本增持股份从来就是自发、自主的行为,其依据的是公司自身价值、未来成长性、后续题材和盈利空间。历史表明,产业资本增持的公司从来是只赢不输,因而受到市场追捧。近期已有茅台、建发、海信、飞音、中建、上海金陵、海尔、宗申、新野纺织南通科技10家公司增持股份,还有27家公司高官非但不减持反而增持。增持面之广堪比2008年跌破2000点时,因为股价下跌已威胁到上市公司层面的利益。

  市场融资功能难以顺畅,这可谓是A股市场最大的利益所在。自恢复IPO以来,新股发行均追求融资量的最大化,市盈率均大大高于二级市场和同类板块。但眼下的情况却是:2600点时大盘静态平均市盈率不到20倍,动态平均市盈率仅16倍,沪深300平均市盈率仅14倍,银行、钢铁、房地产股市盈率9-11倍,这是比1996年512点、1999年1047点、2008年2000点都低的水平,甚至比去年2639点时还低20%。尽管证监会否认暂停IPO,但不争的事实是:今年以来上市的11只大盘新股和27只中小盘新股“破发”,沪市主板IPO已停了几个月,深市主板IPO也由一周两次改为一次,发行和上市节奏明显放缓。

  市场各方逐渐释放暖意。证监会一天批5家新基金;国家发改委价格司长称:“相对于GDP的高增长,目前2.8%CPI是正常的”;央行官员称:“央行将慎用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暗示近期不会加息,央行本周还向市场注资1520亿资金;《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两篇《A股为何连续下跌》的文章;证监会批准首批机构进入期指进行套期保值;国寿、太保等保险资金开始入市抄底。有关动向值得关注。

  2600点市场底特征悄然呈现:2630点以上已连续6天收盘,成为2600点的强大屏障;连续三周沪市在3000点以下的成交量萎缩到平均1055亿,本周平均947亿,表明主力根本没有逃出来;148元高价发行的海普瑞破发后在127元触底回升;中小板综指在探底5339点后与去年12月22日和今年2月3日的5304、5306点构成三重底后已回升300多点,表明题材股又起死回升;金融、地产股又恢复了连续企稳搭台的角色;期指空头在3488-2765跌20.8%后开始翻多;沪市连续两天收复了5天线,并在连续5根周阴线后出现阳十字星的反弹信号。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股市下跌全是期指惹的祸?

  桂浩明

  上月中旬股指期货正式交易,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股市出现了连续的大幅度下跌。于是有些人就对股指期货议论纷纷,认为正是它的出台加剧了行情的下跌,是市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事情真的如此吗?

  早在股指期货交易推出之前就一直有人说,它最好的出台时间是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指数处于阶段性的价值中枢,这样能够避免单边市的出现,而且相对也比较容易形成小幅做多的氛围,有利于得到市场的认同。这些想法的存在反映出了部分市场人士对于股指期货的期盼:即希望它能够引发股市的上涨行情,但也不指望这个行情太大,当然更不愿意看到股市暴跌。

  实际上股指期货推出的时候股指并不能算高,但是却遇到了政策风险,进一步调控房地产的“国十条”就在交易刚开始后公布。虽然这只是一个针对某个行业的政策,但对市场影响巨大,而且因为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很长,因此大量的其它行业被波及。股市因为流动性好,自然受到了更为直接的冲击,一轮大跌也就无法避免。

  客观而言,基于对股指期货开市前的市场状态乃至相应的交易习惯,在交易刚推出时市场主流还是倾向于做多的,这也就是交易第一天期指与股指为什么会一涨一跌,而且期指呈现明显的升水。而就其运行趋势而言,基本上还是跟着现货在走。此后几个星期的交易也表明,股指期货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独立行情,它与现货长时间保持的远远超过套利交易成本线的基差也表明对于期货参与者来说,做多情结还是存在的,并且占了上风,否则就不会出现价格上的升水了。

  值得一提的还有,由于期指与股指价格存在较大基差,这样使得套期保值成为可能。此刻典型的套保操作应该是人们在现货上做多,在期货上做空,以实现有效对冲。这样的套保操作客观上是增加了现货买盘,相当于在引导资金进入推动股市做多。当然现在这种套保交易还比较少,并且因为整个趋势是在下跌,因此即便在现货上做多也不可能持久。而当期货平仓时,现货也就被卖出了。

  在本周二的时候期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与股指的基差迅速缩小,直至一度出现了贴水,及期指价格要高于股指。这是不是表明期指在引领股指下跌呢?其实又不是。在期货市场上,当趋势性下跌行情出现后,如果期货仍然能够保持对现货的升水,这只能说明多头未死。而在多头已经无力抵抗时就只能平仓,期指相对于股指由升水变为贴水,多半是多头平仓的结果。在期货市场上,这种局面的出现往往提示出市场可能会出现反弹。事实上,自周三开始的反弹行情中股指期货是比较活跃的,它与现货的基差在这个时候又有所拉开。

  应该说,股市下跌主要原因还得在股市中找。至于说股指期货使得市场双向波动有所放大,这也许还有点道理,但绝对不能说是股指期货的推出导致了股市的这波暴跌。如果不能对此有准确的认识,那么就无法看清当今市场的格局。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地产、银行股否极泰来为时尚早

  阿琪

  本周市场在地产与金融股超跌反弹的支持下暂时企稳,部分投资者又燃起行情调整到位、将展开持续性反弹的希望。对此,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房地产调控结束了吗?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及相关公司带来的盈利损害全部体现并消化完毕了吗?关系到银行股兴衰的核销地方融资平台坏账、加息、提高拨备率、再融资、农行上市等所有“靴子”都落地了吗?行情对此均已充分消化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否定的答案意味着地产与金融股还只是技术性反弹,并非底部成立的否极泰来!

  本次对房地产“立体式调控”的力度史无前例,形成的系统性影响远未充分体现和彻底消化。即使仅以历史比较角度看,地产股本轮调整的最低动态市盈率为18倍,而历史最低值是13倍,在房价最低迷的2008年是14倍;目前地产股市净率为2.1倍,而2005年和2008年历史低点都为1.2倍。因此,按照“最大调控产生最大调整”的关系,即使从行情本身角度来看,地产股的调整仍未彻底。此外,房地产景气突然窒息后,行业传导作用导致钢铁、水泥、原材料、工程机械、建筑施工、家饰、家电、银行等上下游数十个关联行业的利润增长点悬了,可以说,房地产调控对相关行业的负面影响更是远未消化到位。

  再来看银行股。一方面,银行业来自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占比超过40%,现在这一块利润将会大幅收缩。另一方面,在年底之前要完成对地方融资平台坏账的核销,又将吞噬掉一块利润。截至2009年底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总量是7.38万亿,所有银行的总利润不过6000亿,意味着地方融资平台如果出现8%的坏账率就足以吞噬掉银行业所有的利润。再一方面,根据银监会最近发出的征求意见稿,从7月1日起银行又将需要提高拨备率,下半年业绩必然受到影响。而一旦加息,也会因为存款增多、贷款减少的原因降低银行盈利能力,而再融资的实施又会摊薄业绩。因此,银行业下半年起出现较大幅度的业绩变脸已是确定性事件,不确定的是业绩下降多少,目前的技术性反弹或者是“国家队护盘”等均还难以改变银行股的颓势。

  无论是基本面影响力还是市场权重影响力,地产、金融股如果调整不结束,整个大市就难以摆脱“熊途”。笔者之前分析预期,本轮调整是中大级别的一轮趋势性调整,从时间与空间匹配角度看,之前涨了一年半的行情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就完成调整。在行情实际演绎中,趋势性调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数破位下跌;第二阶段是强势股“排队跳水”的全面补跌;第三阶段是各类股票恐慌性的共振下跌。目前行情应该处于趋势性调整的第二阶段,此阶段行情的特征是“稳指数、跌个股”。因此,防备题材股、概念股、小市值强势股的补跌仍是当前操作的第一要务。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楼市打雷与股市下雨

  王利敏

  短短近20个交易日,大盘狂跌了近600点。原因似乎很多,但很大程度上与突如其来的地产新政有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地产新政出台后楼价没有什么下跌,股价却跌得面目全非。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此轮地产新政,被媒体称为史上力度最大的遏止房价上涨的政策。因为投资者预期房价要跌,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要大幅度下滑,地产股出现暴跌了;因为担心房价一跌,银行坏账大大上升,银行股随之也大跌。与此同时,钢铁、建材、水泥、有色,包括机械装备都成为利空板块,股市崩跌就此开始。

  反观楼市,则鲜有房价下跌的消息。前些日子有消息说,有家大地产商决定将其在全国的几十处楼盘以8.5折降价出售,后来据说又变了。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地产商坚决表示不降价,原因在于多数地产商目前流动性非常充裕,与2008年地产调控时资金链捉襟见肘大不相同。

  于是很多人大感纳闷:为什么该跌的楼价不跌,没理由大跌的股市却暴跌了?

  笔者以为,原因大致有这么几条。

  第一是,股市投资者特别敏感,尤其对楼市的政策面利空作出了过度反应。今年以来随着流动性收紧等政策利空的接连出台,投资者的神经本来已经绷紧,而融资再融资等压力又让投资者备受压力,再加上地产新政这一重磅利空“砝码”,岂不更加恐慌;与此同时,楼市的投资投机客态度则完全不同。国家先前曾多次对楼市作过调整,但每一次调整都成了“空调”,楼价越调越高,所以炒楼者的心态要大大好于股市投资者,没有那么多恐慌,那么多神经过敏。于是股市投资者一恐慌,股价就狂泻了,炒楼者不恐慌,楼价仍然坚挺。

  第二是楼市与股市的生存链不同。股市的生存链表现为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博弈,对于融资者而言,到股市上发股票或者再融资是天经地义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既然你买了股票,就得“认赌服输”。于是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只能展开与其他投资者间的博弈。如此一来,融资者和再融资者任何时候都是赢家,投资者能不能成为赢家则要碰运气——即能不能在与其他投资者的博弈中成为胜者。所以股票下跌是很容易的事;而楼市的生存链就大大不同了。房价一跌,除了炒楼客以及高价买入者会遭受损失,地产商会减少暴利外,银行、地方政府都会受到损失。前者担心贷款收不回来或出现坏账,后者的土地财政受到影响。真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当然,股市狂跌到如今这个份上,许多融资再融资者的如意算盘也开始出问题了。今年以来发行的新股已经有三分之一破发,接下来农行、光大银行的IPO怎么发已成问题。在一大批股票股价跌破增发价后,招商地产不得已将增发价从28.12元下调到16.32元后股价又跌破了16元,最后只能撤消公开增发。由此看来,从本质上讲,大盘走得好对市场各方都好;大盘走坏了,市场没有赢家。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抱抱在哭的孩子

  文兴

  有了股指期货,就有了做空赚钱的工具。但是能在做空中得利的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多数买卖股票的投资人都是遭受损失的,差别的只是损失多少而已。这从市场舆论中也能看出一些名堂,“救市”成为了最近常能听到的字眼。是啊,人们已经太久没有听到“救市”这个词了。记得笔者在年初的一个研讨会上说到“熊市”时,一些与会者表现出了诧异的眼神——还会有“熊市”?在20个交易日内跌去600点,这不是“熊市”吗?

  笔者想起一个以前听过的故事,一个关于作家赵树理下乡的故事。由于赵树理特别关注农村生活的体验,他有一个经验,就是不抱不哭的孩子。而假如一位大嫂怀抱着孩子,孩子正在哭,他会接过孩子,一边哄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孩子也不哭了。起初朋友们总是不理解,对作家说:“你应该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在哭的孩子别去抱。孩子正在哭,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赵树理解释说,能抱在怀里的孩子一般不会超过3岁。这样的年龄,任情任性,无牵无挂,既不会敬重名人,更不会畏惧权贵,哭与不哭,连想都不会去想,全凭他一时的感觉。再从发展趋势看,正哭着的孩子不外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哭下去,再就是慢慢停下来不哭了。孩子哭,你不用负任何责任,因为他原本就在哭;而一旦不哭了,你就平白得到一份功劳。原本不哭的孩子会怎样呢?也是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不哭,再就是“哇”的一声哭了。不管他是为什么哭的,都是在你手里哭的,你都会落个“不讨孩子喜欢”的名声。应该说作家过人之处在于,在孩子处于逆境的时候,给他以关怀。

  现在股市也好似正在哭泣的孩子,抱抱他又何妨?笔者看来目前好像是有人来学习赵树理抱孩子的经验了,想抱抱股市了。

  比如银行板块止跌企稳地强势上扬,业内普遍猜测是中央汇金公司再度出手增持以提振市场信心。看看也有合理性。汇金增持不仅是猜测,4月30日汇金公司高调宣称,支持工行、中行、建行将2009年的现金分红比例由50%降至45%,同时表示将积极支持并参与各行的再融资计划。另外也有报道指出,有保险公司高官表示上证综指2600点附近应该是捡便宜筹码的时候,这两天已经开始分批下手了。

  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态度看,4月30日以来有10多家公司发布了大股东增持公告。这是否说明大股东认为股价已经过低了?投资者无法不去关注,尤其是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大股东增持股份后迎来大反弹。

  还有观察指出管理层好像也在释放暖意:5月6日,5只新基金同日获批,仅次于3月1日的6只新基金获批。“五一”节后新基金几乎以每天1只的超快速度发行,这是给股市增加资金?

  这些不期而至的“利多”让5月13日的股市及股指期货都出现了强烈反应。当然人们还会继续观察,因为人们还不知道“孩子是继续哭还是不哭了”。

  现在说有人想抱还在“哭着的孩子”,说明来者的经验可与赵树理一拼,成功了,说明“救市”有效,救者有功。没有成功也不会有人指责:“孩子原来就在哭啊”。不过我们应该注意这个关键:有人想抱哭着的孩子了!这是最主要的。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