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楼市大量资金撤出 热钱或转战股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 09:13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刘学斌

   自房地产新政出台以来,懂得明哲保身的投资商们将热钱纷纷撤离楼市。热钱出来了,再投向哪儿呢?目前,市场上呼声最大、争议性最强的投资方向当属股市了。热钱无论投向哪儿,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但从股市近期的表现来看,资金不会有兴趣进入。那么,楼市的赚钱效应还会复制到哪些领域呢?

  大量热钱撤出楼市

   投资楼市的路被封死,但投资商不会就此作罢。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52.13%的人认为,政策调控下将有大量投机资金流出楼市寻找新的投资。同时,从流出资金的数量来看,市场普遍预计在三、四千亿左右。中金公司等权威机构认为,原有活跃在房地产的投机资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流向其他领域,资金规模大概在3000亿到4000亿左右。

   长江证券分析师白松认为,“恐怕没人知道这笔资金的总量是多少,但数量巨大是肯定的。如果政策调控到位,预计流出楼市的资金不会少于3000亿。”

   如果有这么大一笔资金流出的话,对市场的影响是极为有利的。接下来,各个需要投资的行业都会争取这笔资金得以发展,那么,热钱将会流向哪些领域呢?

  可能做多股市?

   目前市场正对热钱的流向问题做出探讨。其中,资金会否进入股市的争议最大。

   热钱研究专家黎友焕对热钱进入股市深信不疑,并给出了时间期限:3个月。在他看来,在国家调控政策的打压下,炒楼热钱已经选择了快速离场。由于楼市中的热钱规模庞大,在目前民间投资渠道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这些热钱很难找到合适的出口,只有股市才适合大笔资金的进出,因此股市将是热钱最终的避难所。

   德邦证券分析师张国雄则认为,楼市流出的热钱进入股市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一是楼市交易兑现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热钱并不会很快流入股市;二是如果原来只投资房地产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涉足股市;三是因为担心房地产政策的打压会拖累股市,相信热钱也不会轻易入市。张国雄认为,现时很多投资品种涨幅已经过高,热钱会寻找一个安全的价区再介入,但从目前的形势看,仍然不是安全区域。中小板一些个股仍有被热炒的现象。从楼市撤出的热钱会不会投资股市,还要看股市的表现如何。

   目前,大盘正处于破位下行的状态,若楼市热钱撤出恰巧是股市的“底部”则已,若不能水到渠成,则资金仍然要寻找其他投资方向。另外,尽管热钱推高了楼市,但投资商的资金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更多的投入支撑依赖于银行借贷,而这在股市中是行不通的,因此,即使热钱流入股市,资金量也大大萎缩。综上来看,这至少可以说明楼市热钱给股市带来利好的理由并不充分。所以,热钱还需看好了再跳。

  或多领域试水

   对于刚从楼市撤出的热钱来说,投资新领域却成了“门外汉”,因此,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来试水新的投资方向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本报综合了以下五个市场上广为流传的方案:

   一、投资股市。虽然股市正处于破位下行的状态,但投资机会还是有的。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认为,从流向的结构上看,原有活跃在房地产的投机资金更可能流向投机性质更强的中小盘以及题材性个股。

   二、热捧基金。“很多炒房的人并不会炒股,所以需要我们的帮助。”对于炒房客转战股市,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这样称。另外,基金投资的领域也比较广泛。

   三、押宝期指。在股市走势低迷、前途迷茫之时,期指更容易获得赚钱良机。事实上,期指交易的杠杆机制,与房地产市场有相似之处。例如总价为200万元的房子,首付20%相当于5倍的杠杆比率。房价的升值不是以首付40万元为基础,而是以房屋总价为基础的。因此,当房价上升时,5倍杠杆比率会使炒楼者的房产市值迅速上升。

   四、囤积大宗商品。基于之前市场的通胀预期,给期货投资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就目前市场而言,期货可能收益不是很高,但一定是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方式。

   五、带热民间风投。目前,自己创业的人比较多,有些个人经营的小公司走上正轨后,带来的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

   对于面临重要转型的投资商,以上方案可供参考,但在介入新领域之前,要对其做深入了解。因此,新领域能否快速赚钱可在入门之后再探讨,目前,最主要的是对潜在的风险性要加以防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