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申银万国:分拆上市 故事不宜讲过头

  ⊙申万研究所 桂浩明 ○编辑 杨晓坤

  前几个月,市场出现了上市公司分立上市的案例,特别是分立后的两个公司股价一度大幅上涨,引起了投资者广泛关注。不过,当时管理层就明确表示,企业的分立上市问题还需要认真研究。原东北高速分立为两家公司,只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不具备广泛复制的条件。此后,有关分立上市倒确实是没有什么新的“故事”了,但是最近又冒出了分拆上市题材。

  与分立上市一样,分拆上市在海外市场同样也是常见的资本运作手段。一般来说,企业鉴于收缩的需要,会考虑用这种对原公司进行拆分,将其化为多个公司分别上市。分立上市的一大特点在于,原公司将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以后,一般仍然会保持大股东地位,同时分拆出来的公司可以进行募股融资。这样,不但提高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而且有利于低成本筹集资金,同时还能够提升原公司的估值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在1984-2004年间,仅欧洲股市中,就发生了规模超过900亿欧元的分拆上市事件。

  在不久前管理层举行的一次发行监管业务情况通报会上,有关人士提出证监会已经允许今年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条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言一出,股市中那些控股子公司存在分拆上市可能的公司,其股价立即大幅上涨。而作为其中领头羊的同方股份,更是在股价飙升近30%以后宣布将研究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并据此拟定分拆上市的方案。到此,虽然分拆上市还仅仅是在处于研究阶段,但是这个资本市场上最新的一个“故事”,就已经开讲了。

  当然,这无疑是一个有想象力的好“故事”。因为上市公司中的子公司,如果不上市的话,一般只是根据其所创造的利润来进行估值的,但如果实现了上市,就可以参考市场价格进行估值了,在通常情况下这显然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一些投资者对这个“故事”趋之若鹜,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故事”并不适合大讲。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司要分拆还是比较简单的,事实上符合管理层所提出条件的就有很多。但是,要达到上市的目标就不容易了。一来,这些子公司通常规模都太小,以前在上市公司的母体内运作,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不会很强。现在要单独上市,无论是对规模还是对经营的稳定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可能会有相当一批看似符合分拆条件的子公司,难以跨过上市的门槛。二来,现在准备在境内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很多,按时下的审核速度,恐怕至少要大半年时间才能够把目前已经上报的拟上市公司材料审核完毕。而如果现在制定分拆上市方案,报材料就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那么今年根本就不可能上会。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年内是看不到分拆上市题材得到真正兑现的。这也就是说,尽管这个“故事”很好听,但它的节奏并不快,要讲很长的时间。最后,分拆上市在境内毕竟是个新事物,无疑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没有看到明确前景的情况下,对这个“故事”过于迷信,盲目参与炒作,显然是不可取的。另外,不得不指出的是,现在分拆上市题材已经有点过热了,在股市本身也面临较大调整压力的情况下,对这种题材炒作就更应该谨慎。

  在海外市场,分立与分拆上市并不少见,但是其对股价的影响通常并不大。境内今年首个上市公司分立上市后,股价一度表现不错,但现在都有点低迷。总之,分拆上市是个不错的“故事”,但是不宜大讲,特别是讲过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