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方业
全流通下的中国股市,融资功能与价格发现功能,哪个更有吸引力?
只要看看包钢稀土(600111.SH)近期二级市场上的走势,或许大家很容易得出答案。
其实,包钢稀土可以算得上是位“股市老兵”了。早在1997年9月24日它就登陆了中国证券市场,并累计了14根年K线。但前10年的年线表明,包钢稀土并没有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期间的最高价仅仅是在网络股行情时创出的19.90元。此后的5年,包钢稀土连续走出5根年阴线,2005年其股价还跌破了发行价,最低探至3.20元的历史低位。作为中国稀土业的龙头老大,作为“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旗手,包钢稀土并没有给投资者多少惊喜。第一次给出惊喜是在2006-2007年股改对价行情中,包钢稀土股价从2006年的开盘价4.57元,一直涨至2007年时的最高价63.98元。此轮大涨,受益的是股改对价行情,远非“中国有稀土”。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包钢稀土股价再回到2006年底时6元左右的价位。此后至今,包钢稀土再出拳,股价开始稳步盘升,尤其是今年4月17日公司09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披露后,股价再次启动,至上周五,股价最高时曾涨至41.35元。
难道包钢稀土09年报和今年一季报业绩好的不得了?也不全是。2009年包钢稀土前三季一直是亏损的,只是在第四季度突然发力,才避免了年报业绩出现亏损的尴尬局面。不过,一季报公司业绩的确抢眼:实现营业收入9.79亿元,同比增161%;实现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262%,环比增86%,实现每股收益0.159元。理性而言,即使实现这样的收益,其40元左右的股价明显也高了。现实却是,包钢稀土仍然走在上升的牛途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取决于一个大的宏观背景,即国家已下大决心对稀土行业进行整治,限产并限制新增产能。我们知道,中国虽然是一个稀土大国,但在国际上却始终没有稀土定价权。长期以来,本来贵为战略金属的中国稀土却没有当“人参”来卖,反而当成了“萝卜”被贱卖。2006年后国家开始了限产政策,当年稀土价格就上升了1-3倍,2007年继续维持高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始稀土价格又开始迅速回落。2009年8月,工信部副部长苗圩透露说,工信部已着手研究和编制《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这表明,国家对稀土业的整治正渐进展开,并有望改变此前乱挖滥采现象,促使中国本该拥有的稀土业的国际定价权。2010年再添两个好消息,一是2月份包钢稀土宣布获准实施原料战略储备;二是4月份的最新消息称,由包钢稀土领衔8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筹备工作正在有序的展开。保护中国稀土产业的相关规划有望尽早出台,再成市场一大预期。
其次,稀土作为低碳经济、绿色能源、高科技以及军事等各行业发展的必备原材料,正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反过来,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世界各国对稀土的更多需求。正因为如此,稀土的战略资源价值将会一步步显现出来。事实上,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已将稀土列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原料和国家战略元素,尤其是美国,动作更大。早在2009年10月美国国会就通过相关法案,要求五角大楼在2010年4月前做出稀土供应情况分析报告。近来,美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建议,要求美国政府在未来储备稀土金属。美国《防务新闻》在今年3月18日还报道说,美国众议员麦克.考夫曼提出法案,要求国防部和其他联邦部门振兴美国的稀土工业,并呼吁建立国家的稀土储备。新法案同时要求在法律生效后,国防储备中心从中国直接购买供5年使用的稀土。最近美国莫利矿业公司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将通过上市募集5亿美元资金用于重开并扩建位于加州并在2002年时关闭的稀土矿。
看来,在我国整顿稀土行业、收紧稀土出口,给“供”加上一把锁的同时,美国等海外买家急“求”中国稀土,逻辑的结果自然是稀土价格的战略性抬头。稀土如此,其它战略性资源亦然。因此,笔者认为,目前资本市场上,那些真正拥有战略性资源的公司,即使当前利润为负,依然有投资价值;反之,即使眼前利润可观,或许只是资本市场上的过眼烟云。后金融危机下,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期,低碳经济下,要获取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价值增长,就需要改变目前基于会计利润的市盈率单向思维,并转向同时重视公司独特资源价值。包钢稀土作为一个样本已告诉了大家这样的一个硬道理:资源越来越比利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