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 热钱大规模流入动力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8日 15:59  证券市场红周刊

  《红周刊》实习记者 杨雪婷

  或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套利空间,或追逐国内的低价资产,最近市场上关于热钱的争议再起——热钱真的卷土重来吗?

  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

  4月6日,美国政府宣布推迟发布中国是否为汇率操纵国。受此消息影响,当日6个月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一度创下2008年8月以来的新高,1年期品种人民币也触及两个多月以来的新高,市场猜测人民币将会重启升值之路。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自2008年12月4日达到7.35之后波动回落,目前一直在下行区间,表明市场对人民币一直有升值预期。4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强硬表态,人民币汇率改革不会屈从外部压力。但4月15日NDF盘中人民币创出3个月新高,1年期NDF一度触及6.6050元,显示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强烈。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3月热钱流入在200亿美元左右。”上海某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对《红周刊》说。他表示从大趋势来判断,中国经济在发展,代表国家价格的汇率未来肯定要提升,因此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热钱流入也是大概率的事。

  争议:流入规模在增大?

  热钱真来了吗?4月12日,央行公布一季度各项金融数据,各大券商例行解读。中信、申银万国、海通判断热钱流入迹象明显,而中金则认为“近期热钱流入并不明显”。

  双方的分歧在于估算方法的差异,中信等采用外汇占款增加额(或新增外汇储备)—FDI(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其差额部分便视为“热钱”。按照此方法,中信证券估算3月流入热钱大概有3000亿元,申银估算一季度热钱规模为720.85亿美元,对比2009年该值仅为695.46亿美元,其分析师李慧勇据此判断说,热钱流入规模明显加大。

  然而中金公司却认为这种估算方法不科学,中金宏观分析师邢志强告诉本刊记者,“除了货物贸易和FDI外,还有很多形式的正常外汇资金流入都会造成外储的增加,如果都算上,新增外储不能被解释的部分就比较少了。”  

  关于热钱争议从三年前就存在了,暂且搁置不提,仅从热钱的动机入手进行分析热钱是否真在流入。

  持续大举流入缺乏动力

  热钱涌入中国的动力主要有两个:一是赌人民币升值套利;二是追逐便宜的资产价格套利,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可能成为热钱追逐的对象,就好像2007年工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被境外热钱推升。

  赌人民币升值的一种无风险套利方法是从海外贷入低价美元,再以贸易业务为借口在中国境内结汇,存在国内银行中赚取利息,同时通过NDF交易买入美元,到期后再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存在不确定,目前这种套利空间不足以覆盖热钱流入的成本,外资没有太多头寸布局在这上面。”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石磊告诉《红周刊》说。他分析道,目前热钱通过贸易途径流入成本是5%~8%,无风险收益套利收益目前的空间是3%~4%,不足以覆盖热钱进入的成本。不过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石磊预计未来热钱的趋势将是温和进入。

  从资产价格角度看,对热钱的吸引力也不足够。石磊对《红周刊》称,由于看不清走势,他接触到的一些外资机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愿介入。而他所观察到的港币兑美元的区间波动变化也显示,外资对港股市场的偏好在下降,间接证明外资对国内资产偏好也在下降。“港币兑美元只在小区间波动,如果在区间下限表明外资对中国资产偏好程度在增加,但目前波动区间上行表明热钱对中国资产的偏好下降。”从这个指标来判断,他认为去年9月港币处于区间下限时,热钱流入明显,而目前热钱反而有撤出的迹象。

  从海关公布的今年1~3月环比数据来看,中美贸易顺差1~2月环比减少9.2%,2~3月环比减少0.8%,顺差减少趋势并不明显。但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一季度累计同比增加42.7%,显示中国正在积极取得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以减弱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4月14日继续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影响了热钱的流入。“外围市场在复苏,而中国基本上实现了大部分复苏。如果人民币挺住的话,对国际游资来讲,外围市场的吸引力要大于国内市场,再加上中国市场面临政策的不确定,未来半年热钱流入不会显著增加。”北京弘酬资产研究总监孙燕军对本刊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