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证券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 > 正文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本报讯尽管国资委上周四已明确表示76家央企将退出房地产业务,但对于央企“地王”的讨论依然没有平息。在周末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部分专家学者纷纷为央企打抱不平,认为高地价并非央企过错。
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央企“地王”频现的现象,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吴敬琏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无法指责国企,其问题关键在于谁给了国企那么多钱。
“去年9.5万亿的贷款国企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国企有了那么多钱,势必要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大家需要考虑的是,如果我是一个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我怎么办?因此他们的做法是合理的。”他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也表示,央企当地王并不会抬高房价,因为即使日本和美国没有央企,它们同样也存在楼市泡沫。但他认为,央企的手里不能有太多的钱,否则即使不投资房地产,也会投资别的行业。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则将矛头直指民营企业。他说,央企进入房地产之所以如此受关注,本质是因为动了民营企业的“奶酪”,房地产行业的利益格局将受到挑战,因此国企在受“夹板气”。
他认为,如果将国企定位为经济组织,国企进入利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无可厚非。他坚持认为,央企进入不是高房价的决定性因素,房地产市场供给体制才是高房价的本质因素。
熊志军认为:“房地产市场不成熟,存在暴利,才吸引央企进入。而这种蜂拥而至的现象的解决之道是,进行严格的利润成本核实,征收暴利税,将房地产行业的利润控制住。”
对于熊志军的“征收暴利税”论,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经济学家许善达表示认同。他进一步认为,我国在调控土地价格和房价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分为不同的类型,然后对不同类型征不同的税。
许善达还表示,建造高档性住房的土地价格“能卖多高就卖多高”,因为中国目前有这样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将卖高档商品房土地的资金投入到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中去,“这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