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隆
两会渐入尾声,记者惊讶地发现,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在今年的“出镜率”相当高,其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房地产、教育改革等热点话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天津、宁波、杭州等20多个地方明确提出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大有每一省每一市都要抢建一个中心的势头。更有甚者,个别省份出现两个相隔不过百里的城市争抢建设的局面。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四处开花。老百姓难免心存疑问:有必要整这么多区域性金融中心吗?掺和的这些城市是否都具备条件?会不会有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之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代表委员对于区域金融中心概念一知半解,对于区域金融中心应该怎么来构建也是稀里糊涂。东部某滨海大省省会城市代表谈到自身优势时,只能泛泛说一通该市交通如何便利、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如何有地缘优势等等。
在与代表委员私下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们更多的是从地方利益出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以此来吸引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入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贷等政策扶持。
某西南部省会城市代表向记者直言,该地区一直希望在信贷上得到一定的倾斜,尤其是在今年信贷调控上,为了争到更多配额,他们不惜加大对高层的“公关”力度。许多地方的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都要求中央考虑将各自所在地方建成区域金融中心。
有些代表委员更是向记者透露,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或多或少掺杂了“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的因素。“人家建了,我们不能不建,不然,这就被比下去了。再说,现在的城市建设就是玩概念,如果不能说出一套体系,就会被认为没有能力。”有代表私下说,“不光城市硬件是政绩的说明,施政口号和理念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软’性面子工程。”
20多个地方一哄而上,争建区域金融中心,其中暴露出来的地方本位主义问题、缺乏统一的国家规划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如不及时加以引导、规范和协调,极有可能导致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我们已经看到,在某些局部地区,相邻城市之间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已达白热化程度,如广州与深圳、大连与沈阳、成都与重庆等。
有代表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对各区域金融中心备选城市的发展规划作出统一的布局,而各个地方则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实际,从扎扎实实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做起,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样的话,区域金融中心竞争才能步入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