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式稀土路:储备制度是“抱佛脚”还是长远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2日 01:14  证券日报

   编者按:近日,包钢稀土实施稀土原料产品战略储备的新闻,在业内引起了深刻反响。事件本身具有标志意义,意味着中国稀土储备制度的初步建立,同时也将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中国稀土的定价权。“中国式”稀土发展之路如何走?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值得相关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关注。

  张安文:发展中国稀土在于稀土之外

  ——专访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教授

  □ 本报记者 于 南 杨 萌

  目前,对于稀土产业的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标准。外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稀土产业是稀土的开采、选矿和冶炼分离的集合,不应该包括稀土的应用部分。另一种观点是稀产业应该包括除了稀土的开采、选矿和冶炼分离以外,把稀土新材料的生产包括在内。由于这样一个定义的制约,所以造成了现在稀土产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尴尬局面。对于,我国稀土行业,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教授有这样的见解“发展中国稀土在于稀土之外”。

  《证券日报》:我国稀土行业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究竟稀土产业链包括哪些部分?我国的稀土产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张安文: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个概念,什么叫稀土产业?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从事稀土行业的人员都认为,稀土产业应该包括:永磁电机、彩电显像管、平板电视液晶屏之类的产品。其实,这些不应该归属于稀土产业,把它们归纳在电机、显示器等行业应该更加贴切,现在我们所谓的稀土产业到材料就为止了。讲到稀土产业链,首先就是源头的矿山,从矿山采出矿来,选出精矿,然后把精矿转变成氧化物或盐,再经过分离、冶炼的过程,然后变成金属,当然有些情况下氧化物和盐类也可以直接用,再由金属、氧化物、盐类做成材料就为止了。

  我国现在拥有全球50%左右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了全球95%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外稀土矿的开采很少,所以说我国拥有世界上稀土开采技术最高水平也不为过。不论从选矿、分离技术和几个主要应用领域的材料生产,我们都拥有世界领先水平,如:发光材料、永磁材料、储氢电池上应用的原材料等。当然目前,我国稀土产业中还有欠缺,欠缺的是装备水平不高,日本现在在生产稀土产品时,运用的设备都是无人化、自动化的,而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稀土产业的发展,不能只从稀土着眼,稀土产业的发展,还依赖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行业等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我国稀土行业的欠缺还体现在功能性产品上。有些高端技术和专利都在其他国家手中,目前国内不具备这些高端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造成我国出口东西还是原料类产品,而其他国家在购买过这些原料后,将高端的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售回中国,这就造成了我国稀土产业落后的假象。

  《证券日报》:从我国稀土行业发展来看什么样的生产模式更有利于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

  张安文:我国稀土行业的发展,从我国5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曾经周恩来总理在十年规划中提到了稀土材料的应用问题。经过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中国稀土已经从小做到大,从弱做到强,也形成了一些稀土行业中比较大的企业,通过这些年整合、重组、兼并等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行为,中国的稀土企业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代表性的稀土企业如包钢稀土、中国稀土随着中国稀土行业一起做大做强起来。

  探索的过程是漫长的,在2003年时候,国家曾经计划分南北而治,划分出南北两个稀土集团,虽然技术最终“流产”了,但经过政府指导下的企业行为也最终促成了几个大集团。大集团生产比作坊生产优势要明显的多。由于是原料生产,企业越大,相对的生产规模,技术开发、融资、销售都比较集中。而且从国家层面来讲,集中管理10家企业要比管理100家企业容易的多,容易形成从价格到总量控制集中的良好机制。

  工信部曾经在稀土产业政策,包括发展规划里面已经把我们的稀土以后若干年的长远发展考虑进去,提出来了将来把我国100多家稀土分离厂,经过5年时间,2015年控制到20家左右,企业的相对数量少了,规模大了,容易形成集约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更有利于环保治理等多方面的发展。

  《证券日报》:对于包钢稀土最近准备建立稀土储备资源,您认为这件事对于我国拿回稀土话语权是否有所帮助?

  张安文:包钢稀土最近比较大的动作,国内外的反响也比较大,但是这个动作其实已经“酝酿已久”,具体规划是准备建立一个20万吨的储备库,其中有十个设施,内蒙古和包头政府分别贴息1000万元,由于不是直接投资,这么大的储备量肯定就要占很大一部分的流动资金,这个资金有的可能是自有的,有的可能是贷款的,有贷款的话肯定就会有利息的问题。这件事是一件大事,也说明我们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到企业,对于把稀土储备这件事提到日程上来真正的操作起来,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使中国在稀土事务上的话语权能够“硬气”起来,我想对国内稀土行业,对于我们国家稀土长远的走向、平抑价格、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一个大的稀土库存有战略上的意义。

  稀土储备和其他方面储备一样,应该是系统工程。所谓系统不应该单独从如何储备这方面工作着手,拿包钢来举例,包钢正在致力于西矿开发,从而逐渐减少主动矿的产出量。徐光宪院士等12位院士,曾多次联名给国家写的建议,就是要逐步减少我国主动矿的开采量,逐渐的停止开采,把宝贵的稀土资源放在矿山里可以长远的延续利用。

  包钢已经把包钢在白云鄂博西矿作为下一阶段重点项目来安排。包钢西矿的开采量大概是每年1000万吨,按照30%多的铁矿含量,每年就能够生产300多万吨的铁矿,其中只有1%左右的稀土含量,这样不必去开采稀土矿利用西矿就能够分离出稀土资源,可以有效的减少稀土“下山”有利于稀土资源的保护和长远利用。

  我们一方面搞储备,另一方面,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对于每年度开采稀土矿总量的限制,像:江西、内蒙、福建等。如果我们一边储备,一边拼命的生产,那么生产还是过量,产品仍然供大于求,而话语权和价格还是不由我们做主。总量控制和建立战略储备库存同样重要,如果没有总量控制,哪怕我们全国都在储备,其他地方还是在乱开乱卖,储存再多还是不管用的。

  另外,对于储备具体的模式,储备的品种,储备的量都是值得探讨的具体问题,比如说究竟储存什么品种的矿藏?储备多大的量最为合适?比如说:包头是以精矿为主,就是把轻稀土的矿大量储备起来,这样的话,减少尾矿的排放,将来逐渐减少主动矿的开发开采,使我们以后有精矿可用,这是很好的,但是究竟储备多少还需要再考虑,因为要建立仓储的措施,会有财务资金的发生,这些帐都要算清。而从稀土的应用来看,现在南方的中、重稀土显然更为紧缺,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尽快呼吁建立起新的中、重稀土的战略储备措施?用以保护在应用方面更为重要的稀土资源。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掌握我国稀土资源的现状,如果各部门能够配合好,调查清楚我国现在稀土矿藏资源的总量的话,对于我们现在要储存多少稀土资源有更大的帮助。我认为,价格的话语权,靠储备本身会有一定作用,但是主要还要靠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平衡。

  赣州稀土协会秘书长赖兆添:

  包钢稀土储备利于资源保护和市场稳定

  □ 本报记者 李京京

  近日,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公布:其下属子公司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稀土原料产品战略储备。包钢稀土此举一出,在整个稀土行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美誉,记者采访了赣州稀土协会秘书长赖兆添:仅从稀土储备上讲,“包钢之举”起到了对资源的保护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就储备的形式,赖会长道:放在山里也是一种储备,也可以采取减少产能的方式,开采出的成品储备,这更多是在于保护稀土价格。

  去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海外市场萎缩,稀土资源开采总量过大,导致稀土价格大幅下滑。在稀土整体价位偏低时,适时进行储备,也不失为一种有效调节市场的举措。从资源的贮备层次大致分为三级:一是国家对核心稀有资源的战略性储备,二是地方政府出于对本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调控储备,第三种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储备。华夏证券有色行业研究员张芳认为,稀有资源的储备是一种发展趋势,包钢稀土作为国内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迈出了稀土储备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国家对稀土资源储备的探索和铺垫。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国家发改委和经贸委牵头决定成立南、北两大稀土集团,大概设想是成立以包头钢铁主导的北方集团,以中国铝业主导的南方集团,由于各方面利益难以均衡,“后来就不了了之” 。目前,较比北方以包钢稀土为首,南方稀土行业包括江西五矿在内的众多稀土企业,整合难度较大,企业情况也相对复杂,记者采访了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是否会效仿包钢稀土的自储模式,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南北差异,和企业情况不尽相同,现阶段不会采取此种方式,同时也会关注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企业的策略。

  在关注稀土的大量储备的同时,我们也担心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空间。华夏证券张芳研究员认为:控制和减少稀土的产量,价格会趋于回升上涨,足够的货源和良好的市场价位,对于企业是最大实惠;同时国家正在减少稀土的出口量,逐步实施产业转移,国内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稀土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我们是最大的铁矿石买主,却在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屡屡碰壁。与此现状所不同的是,在稀土领域我们是最大的卖主,中国完全可以有效控制世界稀土市场。近年来,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加大了从中国引进“廉价”稀土的力度。有报道称日本从我国攒足了20年的使用量并存放在了海底,居世界稀土储量第二位的美国更是在2001年封存了该国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转而由我国大量进口,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效仿美国开始禁止在本土开采稀土。很多人担心,若干年后我们的稀土资源枯竭,转而不敌买家库存资源,就此赖秘书长表示:近几十年中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资源还是相当丰富。在我们储备稀土减少出口的同时,也刺激了美国准备开采本土稀土资源,当买得更便宜时商家肯定会来大肆进货,而一旦货品超过了自己生产的价值,聪明的商家也会拿起锄头。  

  要想在国际上有话语权,仅靠控制资源和出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稀土核心技术专利、稀土应用市场、稀土产品标准。因此,我国要提高国家的稀土应用水平,从科技创新源头抓起,加大科技投入,同时重视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抢占技术制高点。突破外资企业的技术限制,建立起我国自身的“高速公路”式的稀土产业链。

  稀土储备救急救不了穷

  □ 白宝玉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考察时的一句话,侧面道出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国人对此皆是自豪不已。但中国稀土行业的现状,却很难让人自豪起来。

  近日,包钢稀土自掏腰包进行稀土战略储备的消息确实使国内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都耳目一新、值得叫好,毕竟由一家上市公司出面实施战略储备在当前国内还是相当希罕的。换一句话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包钢稀土出面收储只能影响到短期的市场供给,从而提高稀土的价格,但一家企业很难长期与一个市场的供求来抗衡,除非它有足够的财力。显然,包钢稀土不具备这个实力,除非国家出面收储。

  无论是航天、航空、军事等高科技领域,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能看到稀土的身影。因而,稀土又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誉。

  而中国稀土储量相对其它国家而言则是相当丰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开采和出口国。

  尽管我国稀土资源具有储量大、矿物品种全、稀土配分好等特点,但中国稀土的定价权却不在国内,相关企业却是受益不多。

  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现代商业社会中,定价权才是最要命的。定价权能够决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的命运。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这一点我们体会非常深刻。例如,每年的铁矿石谈判都让中方吃够了苦头,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定价权。而石油的价格,谈都根本不用谈,完全是OPEC说了算。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定价权,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稀土版的OPEC组织,作为稀有金属的稀土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被贱卖。

  据悉,从1990年~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可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初始价格的64%。其中当然有生产无序、过度竞争的原因。当然,经过这些年政府的一系列调控,行业无序竞争才稍有改观,但定价权一直没有回归,国际市场上的跨国巨头们是不会轻易退出这场争夺的。

  依笔者来看,中国当前应该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建立国家级稀土战略储备,因为稀土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在军事上的价值也非常高。此外,应该将所有国内稀土矿产资源行政赋予1、2个国有独资公司来经营,以此来加强稀土的开采和出口,从而集中谈判的筹码,继而影响稀土的国际价格,最终以此来获得稀土的国际定价权。

  从长远来看,争夺稀土定价权才是中国稀土行业的唯一出路,否则还是死路一条,稀土还会贱卖的。

  包钢稀土储备制度

  只是夺回定价权的第一步

  □ 本报记者 于 南

  在已探明的稀土资源中,我国占据着全球稀土储量的67%,而全球稀土市场95%的供给来源于中国。

  经历了50余年稀土产业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利益驱使下,稀土产业暴露出附加值偏低、乱开乱采等系列问题。而当人们把矛头指向“如此大的储量基数,本应利益最大化的运用资源财富,却最终造成稀土白菜价的现状实属不该”之时,恐怕也不得不承认,稀土产业暴露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稀土产业的,其恰巧反应了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然。

  稀土产业“毛病”源起竞相降价的无序竞争

  50年代起,稀土矿的开采、精选等技术迅速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但技术的普及并没有最先带来在此基础之上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创新,反之,无序开采甚至偷开偷采,竞相降价大打“价格战”的景象充斥市场。

  然而,使人们“坐吃山不空”的梦想得以延续的是,全球稀土应用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稀土资源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电光源等各个领域,甚至是显示器发光材料、磁性材料、储氢材料、激光材料、精密陶瓷、催化剂、高温超导材料等高技术领域。

  中国稀土在利益和秩序混乱的市场共同驱使下被廉价的卖了出去,而轻易就用资源换回来的钱也没能被“矿主们”用在科研投入和可持续发展上。与此同时,日本、欧美等国却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于是,封了自己的矿,靠购买中国稀土维系其各行业及尖端科研领域对稀土资源的严重依赖。

  管理层重视 稀土产业正在“脱胎换骨”

  为此,2005年始,以“稀土之父”徐光宪为代表的一批科研人员站了出来,两次上书国务院,建议缩减稀土产量,并对稀土资源展开总量管理,从而扭转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年产稀土15万吨,而全球需求为12万吨)。并在“2009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的贺信中呼吁,建立稀土储备制度从而平抑我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的风险。

  2007年起,国土资源部限制稀土生产8万吨,小于世界需求总量;包钢稀土筹备对稀土资源进行储备的方案,并上报管理层;2009年,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等22项国家、行业标准进行了审定,落实了《高稀土铁矿石》等18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任务,提出了2010-2011年国家、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计划;同年,工信部研究编制了《2009年—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并建立了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部级协调机制”,起草了《稀有金属勘察和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还配合商务部完成了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的资质审查工作,与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就联合编制稀土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生产、出口计划进行衔接。从此,我国稀土产业进入了一个统筹管理、统一标准,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在稀土产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方面也是捷报频传,其中近期成果包括: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稀土催化材料及在机动车尾气净化中应用”;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稀土功能材料用高品质金属及合金快冷厚带产业化技术及装备”等。可以说,我国稀土产业的开采、精选、分离、新材料,甚至是部分应用技术已处世界领先地位。

  解决之道还要依赖技术全面提升

  然而在重大举措和产业管理方案纷纷实施之后,人们并未快速看到如其所愿的景象。

  如今,我国部分稀土分离物质的价格仍远低于国外同类“高品位”产品;甚至,出口的稀土分离产品被应用在外国生产的高精尖机械设备上后,再加以不菲的“附加值”卖回给我们自己。

  其实,这已不属稀土产业范畴,只是应用稀土的科研领域“技不如人”就必须要承担的代价。而唯一能够取消这笔“开支”的办法就是,科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创新稀土应用技术和市场,在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技术领域开拓更多新的稀土需求。

  对稀土储备制度的设想

  前不久,我国最大的稀土产业上市公司包钢稀土,宣布了实施包头稀土原料产品战略储备方案,并得到自治区、包头市、包钢(集团)公司共同给予贴息的支持,兴建10个稀土氧化物储备设施(主要为轻稀土精矿资源,总储备量超20万吨)。对此,虽然业内仍有不同意见,且“储备资金将主要由企业自行承担”,但这终究标志着我国稀土储备制度的正式建立。

  记者归纳了目前业内对这一制度的“谨慎”意见,具体集中于:这一储备制度到底能在中国稀土定价权中起多大的作用?市场更为紧缺的中重稀土资源并未被储备制度囊括其中;收购稀土产品的储备方式应与“封矿于山”的储备方式结合起来,并允许各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建立自行储备机制,从而建立起全国层面上的“中国稀土储备制度”等。

  结合上文,或许包钢稀土建立的稀土储备制度只是我国夺回稀土定价权的第一步,而稀土的定价权也并非仅靠稀土产业的自身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部分已涉足稀土材料及应用的上市公司包括稀土高科(600111)、中科三环(0970)、安泰科技(0969)、首钢股份(0959)、中大股份(600704)、宁波韵升(600366)、津滨发展(0897)、太原刚玉(0795)、中金岭南(0060)。

  下表为涉足稀土加工和应用的上市公司比较

  600255 鑫科材料实际控制人拟向公司注入巴彦淖尔市飞尚矿业有限公司和四川民族投资有限公司资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