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化方向不变 新股发行改革稳步前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0日 04:4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蔡宗琦

   与会嘉宾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坚定了市场化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陆钧 摄

   □本报记者 蔡宗琦

   

   在1月29日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坚定了市场化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尽管面临一些争议和压力,但未来的改革将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继续迈进。

   改革阶段性成功

   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半年多的实施情况来看,与会嘉宾认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

   近来,新股、次新股频频破发。与会专家称,不应以过往的思维将其解读为熊市征兆,而应该看到这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放弃窗口指导后,定价市场化初期的高市盈率发行难以持续的征兆,这一结果早在改革之初监管层就曾多次提示。破发的影响必然会由二级市场传导至一级市场,抑制新股发行市盈率。

   “改革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那种行政控制的发行体系有了根本的改变,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深远影响以后会进一步显现出来。”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应充分肯定发行定价市场化改革最大的进步在于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股价差异拉近,过去发行定价与上市价格之间的差价被打新的认购者拿走,现在这些钱到了上市公司手上,是否更有利辅助实体经济值得关注。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介绍,改革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定价基准开始接轨,新股上市首日的爆炒现象出现了变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市盈率之差以往高达69%,改革后缩小到7.8%。大量资金囤积一级市场的情况也有所改观。

   此外,有与会代表认为,参与主体责任意识在改革后增强,发行人、询价人、公众投资者更为关注上市公司质地,提高了风险意识。

   坚持市场化大方向

   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发行制度改革,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市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定价市盈率过高、承销商没有独立审慎定价、询价机构未能尽责等等。近日,市场上再次出现IPO将暂停的传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认为,“证监会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道路上应坚持两条底线:一是新股发行市场化不动摇,二是新股发行节奏不动摇。”

   华生同样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必须坚持,“坚决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华生认为,目前发行体制定价市场化已经做得较为到位,继续改革的空间有限,但未来在发行节奏、再融资、股本扩张、配售机制市场化以及退市制度的建立方面仍大有可为。他表示,从创业板来看,执行门槛远高于两年盈利1000万的标准,造成物以稀为贵的假象,因此发行节奏市场化的推进应加快新股发行步伐,才可以解决供求不平衡造成的高市盈率问题。此外,再融资市场上定价远不如新股市场,并且有较长的审批过程,造成争抢配额等问题,未来再融资改革要迈出大的步伐。

   对于退市制度,董登新认为,中国股市一大顽症是“死不退市”,不少超级垃圾股不退市的最终结果便是扭曲新股发行信号。未来的退市制度可以参照不容易操纵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为指标,以超级垃圾股可以退市为目标,“还原股市的真实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