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
【《财经》记者 林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1月8日宣布,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接受采访的专家多认为,此两项业务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利大于弊。
证监会表示,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和市场状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证监会将统筹股指期货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发布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审批股指期货合约以及培训证券公司中间介绍业务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接受投资者开户等工作。上述工作预计需3个月左右。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各有关方面要继续做好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准备工作,确保平稳推出。
股指期货是国际市场成熟的期货品种和风险管理工具。2006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批准成立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三年多来,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要求,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完成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股指期货挂盘交易的各项技术系统建设,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工作,目前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股指期货及期权都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不应当把股指期货作为投资工具。
曹远征指出股指期货是平衡市场的工具,正因为市场上有人看涨、有人看跌,股指期货的价格才能平衡,进而起到平衡收益的作用。如果出现单边看涨或者看跌的极端情况,股指期货会放大市场的波动。曹远征同时认为不排除有人炒作,但是行情的不同预期会减小炒作的空间,他表示这是股指期货本身的机制决定的。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则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利远大于弊,几乎没有看到明显的弊端。
常清认为,从短期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必将推动相关投资者对以沪深300为标的股票的配置,对于A股市场短期构成利好。常清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与中国股市的现货市场其实没有一点实质关系,只是投资者在买卖现货股票时对后市的判断有了一个可以参考的依据和工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在真正意义上开启一个金融产品创新的时代。
他表示,在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股指期货作为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有利于投资者迅速、灵活地调整和优化其资产结构,是构建具有规避系统性风险特征金融产品的基础。
而对融资融券业务,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对融资融券为中国证券业收入贡献的测算显示,未来随着证券金融公司的成立和券商净资本的进一步扩充,如果融资融券交易额继续上升并占到市场成交额的15%左右,则融资融券金额将达到5000亿—8000亿元左右,这将为中国证券业贡献500亿—700亿元左右的收入,长远来看,融资融券业务可以提升券商收入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