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业 成长确定 盛宴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4日 04:24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9年汽车行业景气度全面提升,继3月份汽车产销超过100万辆后,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100万辆。分析人士认为,09年的汽车销量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并未大规模透支2010年的需求;刺激政策延续、消费升级、出口复苏等驱动力将令2010年的汽车需求持续释放。

  汽车销量并未大幅透支

  09年国内汽车市场经历了从08年底的极度悲观到2月份后同比增长率迭创新高、销量持续超预期的两极转换,需求恢复和反弹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预期。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政策的陆续出台,是09年车市火爆的直接刺激因素;同时,随着经济的持续好转,居民的购车需求不断增长,车辆的更新换代需求也开始提速。

  在经历了09年的历史最好水平之后,汽车行业能否在2010年续写“增长神话”,成为市场关心的问题。主要研究机构认为,尽管2009年汽车销量不断超出市场预期,但是销量的真实性高,并未大规模透支2010年的需求,快速增长有望延续。

  据长江证券测算,08-09年汽车实际销量约为2321万辆,考虑与各年理想情况的差,预计透支2010年理想需求9.2%,透支程度较小。

  国海证券认为,由于我国的消费依赖历史积累而不是预期现金流,因此汽车消费需求不依赖于某一年的GDP增速。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数年出现高增长,城乡居民积累起了巨额财富,足以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预计汽车行业2002年开始的快速增长至少能够延续到2020年。区间如果保持21%的复合增长率,那么2008年和2009年理论汽车消费量为1020万辆和1230万辆,这意味着2009年存在82万辆的延迟消费,而透支消费仅35万辆。因此2010年将是2009的延续,出现至少20%的销量增长率是大概率事件。

  “三轮”驱动2010年销量

  展望2010年,内需和政策这两大驱动仍将持续,“出口”复苏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另一亮点。

  受益经济持续复苏带来的消费升级,2010年内陆省份的汽车需求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中金公司指出,从国内历史经验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元时居民步入汽车消费区间。2009年起,占全国人口比重42%的内陆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达到汽车消费区间,将推动未来几年汽车销量持续快速增长。

  政策方面,2010年汽车下乡延期、以旧换新补贴额度提高、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扩大等政策均超出市场预期,无疑对2010年的汽车需求构成正面刺激。而刺激小排量轿车先行复苏、为2009年行业带来规模性收益的1.6升以下车型购置税优惠,则被调减到7.5%。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以来的轿车需求主导力量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购买力的大幅释放,购置税优惠政策仅是起“锦上添花”作用,2.5%的价格变动并不会强烈抑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2010年需求增长仍值得乐观。

  另外,外围经济复苏带来的出口回暖,也有望成为2010年汽车行业的又一引擎。我国是商用车生产和销售第一大国,中重卡和大中客销量位居全球前列,出口市场具备增长潜力;凭借着规模和品牌优势,我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也开始跻身于全球主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0年出口的回暖将为商用车和零部件子行业的发展构成推动。

  细分子行业景气度梳理

  在汽车行业所有细分子行业中,预计2010年乘用车子行业的景气程度最高,销量增速可达20%,结构也将继续优化;同时,乘用车板块估值弹性最大,盈利弹性受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作用也最大,2010年中级车市场的增长和小排量车增长带来的自主品牌轿车的盈利增长值得看好。汽车零部件板块的盈利增长滞后于整车板块的增长, 并有望受益出口复苏,盈利弹性较大。

  2010年商用车板块将继续回暖,盈利增长确定。重卡产品将继续受益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复苏,需求将维持高位,销量增速在10%左右;轻卡产品销量预计将恢复平稳增长,增速在5%-10%之间;复苏相对滞后的大中型客车受益于需求回暖,未来景气度会有所恢复,预计销量增速在10%-15%之间,不过中长期受铁路投资的冲击较大。

  另外,低碳经济、绿色GDP概念的引入使2010年新能源汽车驶入崭新的平台,开发较早并已形成生产和研发规模的大型车企将受益。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建议关注拥有自主品牌轿车业务、业绩有望超预期增长的上海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个股;商用车板块可重点关注拥有高端产品、毛利水平高的龙头公司,如潍柴动力宇通客车等;零部件板块推荐具有一定议价能力、能够有效抵消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受益出口复苏的华域汽车、一汽富维中鼎股份福耀玻璃;另外,有整体上市预期的一汽轿车业值得关注。

  有多少隐忧

  政策环境或生变

  一方面,货币政策若收紧,将对汽车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从历史经验来看,汽车销量增速一般与M1增速呈现正相关。09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一直处于宽松水平,若后续出台收紧政策将对汽车消费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2010年汽车业同样面临"政策退出"问题。市场普遍认为,2009年汽车市场的火爆与政策刺激是分不开的。但有分析认为,诸如购置税减免等源自危机时期的政策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临时政策"的烙印。随着国内汽车产销水平迭创新高,与宏观经济一样,2010年汽车业同样面临“政策退出”问题。

  油价上涨或抑制消费

  自2009年3月份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在底部企稳回升,国际油价一度升至80美元,国内汽柴油价格也是相应屡次提升,对于通胀担忧的加大可能在后期成为油价进一步上升的推动力。政府推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后,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如油价进一步冲高则可能会抑制轿车消费热情。

  原材料面临上涨压力

  2009年下半年开始,钢材、铝、橡胶、原油、塑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大多数汽车厂商的原材料库存会有一个季度的提前储备,也就是说,从去年四季度起汽车行业将开始感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大宗原材料需求进一步回暖,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走高,汽车行业将面临进一步上升的成本压力,业绩增长的想象空间可能会缩小。不过,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2010年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证证券研究中心 李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