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并购重组高潮将现 交易模式亟待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9日 03: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朱茵

  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在沪举行。  本版摄影 陆钧

  本报记者 朱茵 上海报道

  在18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公司治理论坛”上,来自产业界和证券界的专业人士表示,未来3-5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并购重组时代,钢铁、水泥、商业零售、装备制造以及制药等行业都将出现重大并购重组机会

  海外并购蓬勃发展

  今年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交易规模已创下历史新高,海外并购的交易金额已超过2007年全年水平,占全球跨国并购市场份额上升至约8.2%。

  中信建投总裁王常青表示,由于海外并购资金规模较大,因此参与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但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尝试。例如吉利汽车拟收购沃尔沃等。

  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统计,1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海外并购增长迅速,并购方向以资源为主,并向金融、汽车等领域延伸。这已渐成中国公司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

  相对来说,海外企业投资A股上市公司或者入境并购的案例并不多。2008年以前,外资入境并购金额一直大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但2008年之后,这种情况逆转了。此外,海外企业入境并购的平均规模也比较小,2006年到2009年10月,金额小于1亿美元的交易为3600余起,占总交易量的91%。

  从目标国籍上看,近两年国内公司海外并购的对象一般是地理较为接近、准入门槛较低的香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但收购英国、瑞士、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企业的交易也初具规模。

  产业整合加速推进

  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历程中,以产业整合为最终目的的案例越来越多。中金公司统计,无论是从金额还是宗数上看,A股上市公司战略收购同行业的数量最多。

  中国中铝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熊维平表示,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山东铝业、兰州铝业,整合了国内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产业链,使得公司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

  王常青表示,过去并购重组的目的多是单纯买壳上市,现在主要以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此外,和过去不同的是,目前新兴产业受到投资者追捧,“两高六新”企业常常受到关注。

  中信证券副总经理德地立人表示,2007年股改之后,开始大规模出现基于价值的战略并购,而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基于价值的产业整合也都成了市场热点。例如钢铁行业、航空、汽车板块等。

  王常青还表示,就行业未来资本运作空间来看,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仍是空间最大的行业,消费品领域的资本化率也明显偏低。此外,行业集中度反映了未来并购重组的机会所在。目前,我国垄断性行业的集中度较高,竞争性行业明显存在集中度偏低的情况。数据显示,在原材料、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工业、核心消费品与非核心消费品领域行业集中度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

  重组多元化将成趋势

  协议转让曾主导并购重组市场,但这一情形将不复存在。多元化将成并购重组未来的趋势。在近期我国资本市场上,国际流行的多种交易结构、支付手段以及融资模式都已出现。

  中金公司曾对各具代表性的机构投资者进行调查,在他们看来,中国公司的并购重组形式还相对简单,和国外相比,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大股东注资等关联交易仍占据高比例,市场化交易正不断增多;并购重组方式主要集中于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并购融资途径较为单一,支付对价仍以现金为主等,未来多样化将成为趋势。

  国泰君安董事长祝幼一建议,从投机性重组向战略性重组、国际化或集团化重组转变;创新交易模式:从以往的协议收购、行政划拨等非市场化模式逐步转变为综合运用定向增发、换股并购、吸收合并等更加贴近市场的交易模式。对控股股东来说,通过定向增发、吸收合并可以利用上市公司市场化的估值溢价,将各种非现金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增强上市公司主业实力,提高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同时实现母公司整体上市。

  此外,创新融资方式。改变完全利用自有资金的方式,拓宽外部融资渠道,引入杠杆资金、过桥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也要逐步探索可转换优先股、定向公司债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控制权市场要创新反收购策略,迎接敌意收购浪潮的来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