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期已经过半。从最新披露的会议最终协议框架的最新草案内容来看,发展中经济体在第一周会议中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效果:不仅建议的“双轨制”协议方式得到确认,而且其针对发达经济体提出的扩大减排规模的要求,也获得了广泛认同。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在接下来一周的会期里,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更为胶着。
“双轨制”获确认
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总结了会议第一周的成果后,提交了《京都议定书》升级版和《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建议文稿供大会讨论。
从两份文本草案看,发展中经济体所坚持的“双轨制”得到了确认:《京都议定书》各缔约方在第二承诺期的减排义务,将以该议定书升级版的形式进行规定;而包括美国在内的非《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等国家的参与,则将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给予规定。两份文件涵盖了两个单独谈判,反映了这两年来官方讨论的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曾出现过的长达200多页的联合国提案不同,上述草案版本只有短短的7页,内容已大为缩减,体现了最近一周的谈判中,共识越来越多。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前气候和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也表示,各经济体在减排问题上的立场协调,已在第一周初见成效。
发达经济体应承担更大责任
除了双轨制得到确认之外,发展中经济体要求发达经济体扩大减排的呼声也被写入了草案。《京都议定书》升级版第三款第一条规定,参与该协议的发达经济体在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是“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30%至45%”;不过,第二承诺期的具体日期仍未得到最终确定,草案提出了两个可备选方案:2013年至2018年,或2013年至2020年。
相比之下,彭博社所披露草案版本中针对发达经济体的减排要求则相对宽松,即包括美国、日本和英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在2020年之前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削减25%,不过,该机构并未注明上述减排目标的基准年份。
分歧焦点犹存
不过,对于公约的法律约束力和资金支持这两个分歧焦点,草案仍然未明确。草案的前言部分并没有提到协议将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代表金?卡尔斯滕森表示,第一周的部长级会谈能就很多议题达成共识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这让人们对于各国领导人下周的出席充满了期待;不过,“公约没有明确其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一点,确实令人失望”。
与此同时,在该公约建议文稿中,对于长期资金支持的目标、市场交易机制、加强适应性的措施和相关方法等,都留着空白,表示有待进一步描述;而对于支持资金的管理机构的形式和权限,也仍然没有确定。
对于下半段的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沃?德波尔表示,接下来该是将探讨重点放在最终的全球协议上的时候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减排资金安排和具体减排目标的探讨即将开始”。(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