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哥本哈根会议期待不能太高

  为期两周之久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遭遇到的问题远比此前人们想象的要多。尽管全球各国在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上保持了一致,但在具体的减排方案上,却是各打各算盘,达成一个具备重大法律效率的全球协议,从目前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然中国和美国在大会前都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减排承诺,令人对在某些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的信心有所增加。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消除。在减排问题上,发达国家所做出的承诺远未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要求,自封为旗手的欧盟提出2020年的中期减排目标是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减排20%,日本则为25%,而奥巴马政府则是4%,这一目标相较发展中国家所认为的发达国家应中期减排25%-40%的水平相距甚远。

  目前看,发达国家进一步的让步十分困难,要达到发达国家目前承诺的目标,已经需要巨大投资,而被视为有助于达成减排目标的碳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据估计,碳税如果按照每吨45欧元进行收取,世界的GDP将大幅降低约12.9%。在当前情况下,大规模的碳税征收将会令企业不堪重负,甚至可能造成二次衰退。因此,发达国家能够达到自己承诺的目标已属不易,要想增加承诺,恐怕是力有不逮。

  从理论上说,碳税的征收和转移支付,可以令节能环保企业受益,但政府参与其间又会导致效率问题,特别是当这种转移支付可能发生于国与国之间时,问题就更多。发展中国家坚持不做具体量化减排承诺,则为发达国家反碳税者提供了新的攻击标靶,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让步,发达国家自然也更难以说服本国民众。

  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考虑,要达成“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承诺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要面临着严格的国际监督,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自身是难以接受的,而此前发达国家在为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但实质行动不够,令发展中国家抱怨颇多。如今发达国家尚且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即便在这一问题上做出许诺,其结果恐怕也仍以空头支票为多,发展中国家自然也更难以同意抛弃《京都议定书》中的双轨制。

  达成全球性的气候方面的框架协议,是保护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所必需的,《2012》这部灾难片中的场景虽然目前只是在电影中展现,但如果各国不能着手应对气候危机,难保这种想象不会变成现实。但现实地看,要想在本次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中就能达成一个一致性的意见并付诸实施,的确难度颇大。这次会议交织了政治、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多重博弈,相互之间可谓是环环相扣,要想解开这种纠结,必须要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做出共同的大幅度让步方能达到,而这种情况目前看似乎尚难成为现实。当然,即便气候大会真的难成“气候”,但只要全球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共识能够更进一步,也未尝不能算是一个成就,或许我们不应把气候大会看成一个终点,而更应该把它看作是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一个新起点,以求在未来最终达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这一终极目标。(作者系东航金融注册金融分析师)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