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握策略 主动投资或带来超额收益

  ⊙江海证券研究所总经理 李桓 ○编辑 张亦文

  

  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因而,2010年股市将更多地反映在经济结构性调整所带来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年主动型投资将比被动型投资有望获得更多超额收益。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选择合适的策略也将显得尤其重要。

  对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我们从上中下游三个层面来阐述。黄金和大宗商品的强势很可能在明年的某个时候终结。在这种背景下,上游的大宗商品资源股包括黄金股面临的机会是比较复杂多变的,比较难以把握。煤炭由于国内价格体系的不合理,在理顺价格体系的过程中有望成为受益者,加上整合的预期,机会比其他大宗商品要好一些。农产品是个例外,农产品价格以及食品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在2010年将是大概率事件,如果气候异常将会加剧这种上涨。

  明年经济的主题是结构转型,我们理解的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要增加,另一个产业要升级,即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逐步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的提升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提高保障来提高可支配收入,解决方式是政府保障和商业保险两条途径,受益的行业主要是医药和保险。

  由于员工的收入取决于企业的盈利状况,政府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政府能做的只是农民的收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收入。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提升只能靠政府加薪或者将部分事业单位市场化,比如医院等,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支出的来源只有税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和发债几条途径。其中,第一条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但是全面提高税收会影响消费,因此提高税收更可能的方式是结构性的,比如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提高资源税,这不仅仅可以增加税收还可以理顺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推进经济转型;加强向富人及其所持有的财产征税等方式来补贴穷人;在农民收入方面只有提升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格一条途径,或者将农民转化为非农人口,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由此受益的仍将是农产品和建筑施工、中低端消费和商业零售等行业。

  另一个提高可支配收入的方式是在资产端,也就是居民持有的资产(房产和股票)的价格如能够持续和稳定上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都会提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一个平稳上升的房价和股市是政府所期望看到的,政府在出台政策的时候会兼顾对这两个领域的负面影响,由此而受益的是整个股市。资本市场相关行业比如证券、期货、保险、银行将是受益者。但是对房地产住宅开发企业不见得是利好,因为住宅开发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价格,还有成交量,但是商业地产尤其是持有型物业的上市公司将受益于消费提升和城市化进程。

  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低碳是比较明朗的。低碳渗透到各个领域,受益的公司和行业较多,最明显的就是智能电网和节能环保技术及碳处理技术,受益的行业包括电气设备和新能源,以及一些相关技术和设备提供商。另一个还处于朦胧阶段的是物联网,虽然还很朦胧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触手可及,技术上的障碍不大,主要是标准的制定。此外还包括触摸屏技术、3G等。这几个领域在未来三至五年也将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

  在区域上,政策将向中西部倾斜,尤其是新疆和西藏地区,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将会随着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而得到发挥,受益的前期将主要是建筑施工、矿产资源和旅游产业,后期将是运输设备及其配套设备和技术。这类机会与央企及地方国企的整合合在一起构成题材性机会。

  明年大的思路是自下而上的,政策在其中将发会很大的作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都将是结构性的,相对变动幅度并不会很大。但是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和政府对传统行业的强行整合,将把大量民营资本从传统行业解放出来。这些资本将更多的流向新兴产业和虚拟经济,资本市场将不会像过去那样随着货币政策的松紧而表现出很大的弹性。而新兴产业更需要资本市场的扶持,资本流入和创业板将共同为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资本、体制和资源配置功能,使其成为大概率事件。消费的启动带动终端消费品并沿着产业链进行自下而上的传导,中游的制造业也将面临机会,机会的大小仍将取决于具体的竞争结构和整合的进程,需要具体的分析。过剩产能受益与下游传导的机会我们称为波段性机会。

  总体上,我们看好竞争结构好、相对高端的行业和公司,高端在消费领域主要指衣食住行的住和行,吃喝玩乐的玩和乐;在制造业则是只具备良好市场前景的拥有强大壁垒的或者好的商业模式的公司。

  指数机会有限但行业性机会和个股的机会将会很精彩,并随着政策的变化和海外经济的冲击表现出更多的波动性和轮动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成为催生大牛股的温床,就像前十年中国制造业的起飞、全球一体化和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催生了长虹、海尔、万科、中集、深赤湾这样的牛股一样。未来的十年将会在消费产业及新兴产业涌现出更多的牛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