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减排计划为市场注入兴奋剂

  欧洲投行觊觎中国绿能产业大蛋糕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朱贤佳

  

  中国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提出的大幅减排计划给海外关注中国绿能产业的投资者注入一针兴奋剂。在昨天举行的“第二届中欧资本论坛”上,与会的欧洲大投行负责人纷纷表达了对中国绿能产业的看好。奥本海默银行董事总经理Carsten Klante甚至表示,我们目前看到的只是这股大浪潮中的“前浪”。

  “未来,更多的欧洲或美洲企业将愿意来到中国,帮助这里的绿能公司融资,为它们寻找技术,协助它们成长。”Carsten Klante说。

  而这番话并非是这位德国最大独立私人银行掌门人的空头支票。在他看来,有很多现象都在支撑他的这一看法,“例如,中国的风电产业尽管已获得很大发展,但尚未大量出口,而未来一旦出口市场启动会带来很多机会。此外,节能也在中国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如果有好的商业模式就会得到长足进步,而这也是国际市场十分欢迎的项目。”

  “只要看看当前的香港市场、内地A股市场就可发现,绿能公司的比例都在不断扩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资本的流动并非是单向的,并非只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这一条途径。”宏信环球投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董事总经理舒明说。

  欧瑞斯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合伙人伍永纲指出,绿能产业的范围非常大,其中各个领域都会存在投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一些独特的、有应用前景的产业。”

  “中国的市场很大。据我预测,未来10年内很可能有100多家与绿能相关的企业上市。这就像当年的IT产业,从一开始的少量电脑公司上市到最后各个细分领域的企业都会上市。绿能产业也会如此,未来会非常细分,整条产业链上会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伍永纲说。

  不过,各大投行负责人也对中国绿能产业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出各自的看法。威斯卡迪银行大中华区总监戈立明指出,中国不少绿能公司都严重依赖于某种技术或某种合作伙伴,而欧洲公司担心的是,一旦一种新技术给予了中国的合作伙伴,这种技术会否被滥用。

  “另一个问题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在欧洲或其他地方,因为政府的政策发生变化导致某种商业模式过时的情况经常会出现。”Carsten Klante说,“无论政策合理还是不合理,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有可能不再适合当前的形势——这是一种风险。以补贴驱动的市场都存在一种不确定性,尤其对中国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任何成本都必须是可衡量的,而政府的政策总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绿能产业不可避免会有政策方面的风险,投资者也要会衡量这种风险。最主要的应该分析这种政策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舒明说。

  而伍永纲认为,补贴不会是永久的,政府之所以要补贴,是希望在补贴的这段时间内让一种新技术更有竞争力。企业和投资者应该正视这一点。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