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凤起:全球距离气候安全仅差20亿吨减排量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朱贤佳

  

  今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之所以被称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一个重要背景在于此前人们广泛认为,全球变暖的安全值为:将气温升幅限制在比工业时代前高2摄氏度的范围内,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是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且碳排放量在2020年前就不应超过440亿吨。

  对此,国内权威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并指出,各国赶在哥本哈根大会前披露的减排目标如果切实履行,则目前全球距离气候安全仅差20亿吨减排量,实现气候安全的前景看好。

  上海证券报:万众瞩目的哥本哈根大会已正式开幕。对本次大会,各方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否产生一份有约束力的减排协议。但之前多数人似乎对此并不看好。能否请您展望一下,此次大会是否有可能诞生这样一份协议?

  周凤起:我认为,本届大会达成一份约束性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对此我也十分看好。这是因为,依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迄今表态承诺的碳减排量,到2020年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至约460亿吨。而如果要达到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范围内所需的水平,碳排放量在2020年前就不应超过440亿吨。也就是说,我们距离气候安全的减排量仅差20亿吨,相信这次大会上再努力一把应该可以完成这一任务。

  上海证券报:本届大会的最大看点在哪里?

  周凤起:按照《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发达国家应承担碳减排的主要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没有减排义务。但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国情出发,同时兼顾全球的需要,提出了自愿减排的目标,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也是本届大会的最大看点。

  上海证券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前不久首次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减排目标,请问这一目标是否符合预期?怎么理解中国提出的这一减排目标?

  周凤起:中国承诺的这一减排幅度符合我的预期。假设按照“十一五”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速度坚持下去,到2020年,中国的节能幅度可接近50%。而如果这一步实现,则碳排放的减少不会低于45%。当然,要连续三个“五年”都坚持能耗减少20%,这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且越往后越艰难。

  尽管如此,目标未必不能实现,因为中国的新能源比重也在增加,这比原先完全依靠节能来实现碳减排要有利得多。

  上海证券报:决定本届大会谈判走向和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难点在哪里?

  周凤起: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要求的资金、技术援助没有兑现。事实上,大部分发展中国之所以承诺减排都有这样一个前提,而如果发达国家无所作为,则承诺有可能落空。关键在于发达国家要有实际行动,要愿意拿出资金和技术。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