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信证券41只中小板股收益15亿 5个保荐人最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7日 06:09  理财周报

  国信主承销项目数量在2008年、2006年和2003年一直稳居状元地位,小单多量是其抗衡大行之道

  理财周报投行实验室研究员 张云/文

  盈利前景最好的投行是谁?以理财周报研究员的研究来看,答案似乎是南方系的国信证券。

  按照国信证券的投行策略与业内发行、承销费用的平均费率计算,国信在投行方面握有近4亿的未实现利润,而已经实现的则有14.6个亿。它是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做到如此规模的?自身优势最大化是关键。

  国信中小板吸金14.6亿

  根据理财周报的统计,2004年中小板推出开始,国信证券承销的中小板首发、增发金额共193.52亿元,而它从中获得了14.6亿的发行收入。

  在已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中信证券(600030.SH)一直是投行业务较为出色的领头羊,今年前三季度其承销收入达到10.4亿,远超其他证券公司;排第二的国金证券(600109.SH)的承销收入已速减至1.4亿元。而国信2009年则已经将2.17亿左右的承销费用收入囊中,其中齐心文具(002301.SZ)约有3200万元,精艺股份(002295.SZ)进账4979.82万元,天润曲轴(002283.SZ)贡献5687.54万元,另外有三单再融资共获得7926.23万元收入。

  国信轻松超越国金证券仅仅是吸金表演的开始。根据国元证券的统计数据,经国信证券保荐,2009年已经过会但未发行的股本总额达到55.72亿元,仅次于中金公司的66.34亿。这一笔收益将在股票正式发行后得以兑现,按照理财周报研究员统计的国信平均发行费率——7.59%来计算,随着这些企业成功融资,国信再拿下4亿收入应该不成问题。

  高产投行

  尽管国信证券与其他南方系券商(平安、招商)相似,总是在拿大盘股IPO上落后于京系券商(中金、中信),但理财周报研究员发现,国信的IPO发行总收入与其保荐上市募集资金的比率一直在5%以上,再融资的费率可能较少,但发行股本较大。因此依靠项目数量优势,国信投行收入并不比中信等大券商逊色。

  “一般来说,小项目的保荐费率比大项目的要高。”一位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研究员,“别看大项目一次可以募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但发行量较大的公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小项目的公司则反过来。如果券商多做几个小项目,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该人士透露,目前业内对于承销的费率计算一般在15%~1%之间,股本发行股本越小,费率越大,“这和项目的成本有关,因为不管发行股本是大还是小,保荐成本都是差不多。这些成本主要集中在保荐人佣金、走相关流程费用以及另外一些‘软性费用’上。”而这些成本不会因为发行股份的大小而改变,属于固定成本一类。

  从项目数量上看,国信证券一直稳居券商主承销家数的龙头位置。2008年、2006年和2003年都是主承销项目数量榜的高产状元。从2006年至今,国信一共成功使41家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或再融资,未能过会的仅4家企业,其中石基信息(002153.SZ)还在自己手中成功二次过会——同时,国信也是二次过会最多的券商之一。

  按照发行股本与承销费用成反比原则,国信证券专攻中小板和数量占优的战略却让它的收益最大化。如此一来,国信弥补了“拿大盘股”吃亏的短处,还另辟蓝海在中小板投行业务中做出口碑来。这样的模式也先后被平安证券、招商证券等效仿,南方系券商从此频繁的出现在项目数量榜的前列。

  项目数量多吸引大行保荐人

  一位国信证券内部人士告诉研究员:“国信证券投资银行部下共有十几个业务部门。”据了解该投行部门有将近70-80人。保荐人中近3-4年签字费收入最多的有五人:任兆成、张俊杰、郭永青、廖家东、赵德友。

  据一位熟悉投行的业内人士透露,连中金公司等大投行的保荐人对南方系券商也非常感兴趣,可见他们在保荐人队伍建设上并不缺乏优秀人才。原因基于“两年之内没有在境内外完成一个证券发行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将失去保荐人资格”这一规定——“在这里他们有更多的项目可以做,在大投行几年等不到一单。有的话也多数是大项目,大项目一般不找新人做,都更信任资历老的保荐人,但这样不利于新保荐人成长。”

  再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北方券商靠近证监会,而南方系券商则一般较为了解深交所上市规则。中小板与创业板正好是深交所独有产品,上市门槛低过会率高,程序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是国信等南方券商选择主攻中小板IPO的重要因素。

  事实也证明,国信依靠这种投行策略已在业内取得了与国金证券等相抗衡的盈利突破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