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界议论纷纷,有人甚至为想象中的“巨变”忧心忡忡,夜不能寐。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仍将在现有轨迹下保持稳定,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出其不意”。
但忧天之人仍是不少,担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前无古人”的信贷规模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几代人的努力和财富有可能因此“灰飞烟灭”;其二,积极政策过快退出,导致经济失速,二次探底,并陷入一个较长时期的停滞;其三,外部经济在或有事件的打击下,产生链式反应,沉重打击出口,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对通货膨胀的担心,虽然并非多余,但也大可不必因此睡不着觉。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在粮食生产以及肉蛋禽奶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基本可以不用担心通胀影响经济社会稳定的问题。即使在今年低基数的影响下,明年通胀水平有所走高,只要保障措施到位,社会及经济发展也是可以承受的。另外不能忽略的是,治理通胀比治理通缩相对容易。
虽然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流动性极为宽裕,但从历史的视角看,在近30年中,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前无古人”的沟沟坎坎,当时看都曾经是那么的深不可测或高不可攀。但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触角的不断延伸,回过头看,又无不成为一番别致的风景。
对经济二次探底,并陷入长期停滞的担心,目前也大可不必过虑。在今年信贷基数的作用下,明年信贷规模仍将保持“虽适度但可观”的增长。已开工的建设项目显然不容半途而废。大量在建项目的继续推进,将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发展质量的低水平,以及基础保障设施的低层次保有状态,都从根本上决定了投资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担当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角色。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这个阶段无法逾越。
“迪拜事件”虽然只是吓了全世界一激灵,但此后类似的或有事件仍有可能对外部经济环境造成实质性打击,并产生链式反应;另外,可以肯定的是,美欧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既然开了头儿,就不会轻易罢手。明年我国外贸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但从最近几个月的外贸数据看,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具有相当弹性的,对今后的外贸形势不宜过度悲观。
若无突发性事件打扰,目前可以肯定,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将保持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也不会改变。但由各界担忧所引发的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微调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把握住关键节点不动摇的前提下,政策的适时微调将保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管理好通胀预期将成为政策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对于这一点,此前各方面已多有论及,明年相关政策应该对此有所响应。(下转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