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面冷静看待“房改”得与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8日 02:10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熊 欣

   国土部日前宣布,国土部针对部分房地产重点城市的调研已经结束,有关方面正在加紧研究,积极出台政策性成果。据了解,这是截至目前,外界所能了解到的事关当前房地产政策走向的最新官方消息。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宏观经济正在艰难而坚决地寻求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之途,侥幸逃过2008年行业寒冬之劫的房地产亦不能重归老路。变革势在必行。

   随着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方向渐明,房地产政策调控路径也有望更加清晰。值此又一个重大抉择关口,有必要从相当的高度审视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如何看待11年前“房改”的得失?究竟有无推出“二次房改”的必要?

   1998年在房地产编年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是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开启了以“取消福利分房,实现居民住宅货币化、私有化”为核心的住房制度改革。这宣告中国房地产真正建立起了一个“市场”,从此中国房地产行业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历史性的变革不是自发的,有其特定的推动因素,而且需要等待时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亟需一个足以稳定局势担当中流砥柱作用的支柱产业,房地产随即挺身而出。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房地产行业未辱使命,成功拉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浅滩泥淖。“房改”也因实现了居民购房自由的梦想而深得人心。

   随着房地产市场改革和调控的深入发展,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更重要的是,在政策的执行层面,亦有脱离当初决策层初衷的倾向。

   根据1998年“房改”精神,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应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占比要达到70%—80%。

   然而,到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从客观上而言,该项政策的取向与“房改”政策的初衷偏离太大。

   尽管这一政策的出台有SARS肆虐的背景,拉动内需提振经济再次成为彼时当务之急。但是资深观察人士叶檀认为,如果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能够保持政府在“房改”中承诺的70%—80%的比例,“中国的房价绝不会高到天上去”。

   房地产市场的另一个先天不足,是承载了地方政府过重的利益诉求,由于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从此,地方政府在土地国有的名义下,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取土地之后转手出让,在一级市场赚取高额土地差价。

   如果说,2003年以来地价和房价脱离实际价值的非理性飙涨,充分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那么,地方政府对于住房保障政策执行不力,更是给房地产行业“市场化”取向的严重抹黑。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仅为23.6%。

   有专家指出,房地产行业对拉动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要建立健康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住房市场化制度和住房保障化制度不是非此即彼不可共融,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取长补短,关键是这两个制度都要遵照规律运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