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国家与会领导人“捉迷藏”
□本报记者 高健
美国白宫11月25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带着美国削减17%排放量(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的承诺,参加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此表示他支持达成全球气候变化协定。
不过,由于奥巴马的参会时间为12月9日,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普遍选择的出席时间17日、18日不同,且未来10年减排17%的目标也并非令人振奋,哥本哈根大会所期待的美国总统出席会推动谈判取得较大成功的“奥巴马效应”,料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各方褒贬不一
对于奥巴马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行程安排上的“时间差”,联合国气候变化事务最高官员伊沃·德波尔在表态中进行了回避。他认为:“如果奥巴马能在第一周出席,宣布上述承诺,那将给会议带来很大的推动,因为我们的确需要一个减排目标及为新兴经济体提供帮助的承诺,而且是越早越好。”德波尔同时表示,来自美国的减排目标将“有助于为哥本哈根谈判取得成功结果铺平道路”。
然而,更多的气候谈判参与者则对奥巴马与其他与会领导人“捉迷藏”的做法表达了质疑和抨击。有观点认为:“如果奥巴马只是在会议第一周露个面,然后就消失,将非常令人失望。”国际排放交易协会行政总裁亨利·德文特认为,奥巴马的行程安排表明“美国在当前的辩论中仍置身局外,而非全面参与”。绿色和平组织更是因此指责美国政府“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
英国《金融时报》推测,奥巴马的如意算盘是,既能得到峰会成功的功劳,又能与任何失败保持距离。此前有消息称,奥巴马因认为哥本哈根大会无法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且具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则要等到明年在墨西哥的谈判,曾一度考虑届时不在哥本哈根现身。随后,多位各国政府领导人公开敦促美国总统出席哥本哈根大会,这给了奥巴马以极大压力。
美国较1990年减排水平仅3%
奥巴马将带到哥本哈根的减排目标,也被外界广泛诟病。尽管美国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的保罗·布莱德索表示,这一减排目标应当能让其它国家满意。但一些环保组织指出,欧盟已承诺在1990年排放水平上减排20%。美国白宫宣布的上述减排目标是以该国2005年的排放水平为基准,其力度是明显不够的,尤其是在美国2001年单方面撕毁《京都议定书》的前提下。数据显示,如果以1990年排放水平为基准,美国本次承诺的目标将只有3%的减排幅度。
根据《京都议定书》,各发达国家经济体2008年至2012年必须完成的减排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和加拿大分别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美国2005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本身,就不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有媒体指出,美国本次承诺的“不够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暗示,全球对于美国立场的期望应该“更现实一些”。
实际上,鉴于美国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国的地位,国际社会曾对奥巴马出席谈判报以的极高期望并不仅仅在于减排目标,还包括美国对新兴经济体提供减排技术支持的承诺,但这一期望也没有反映在白宫的声明中。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减排目标和减排技术支持方面的政策弹性明显受制于美国国会。在美国现政府力推的医改议案仍有待国会通过的背景下,哥本哈根大会期待中的“奥巴马效应”,即奥巴马的出席将有助于大会出台真正全球参与的国际减排协定的判断,恐怕要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