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记者 赖智慧 孙斌
79
B09
2009-11-16
每周一早上7点,姚先生都会习惯性地坐在北京南站的麦当劳餐厅吃早餐、看报纸。此时,距离第一趟从北京开往塘沽的城际列车发车时间还有20多分钟。
姚先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公司的制造总部设立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研发部门则设在北京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他平日里频繁来往于两地,虽然两地相隔160公里,但54分钟的车程,让家在北京的姚先生感觉“比到上地还快”。
现在,姚先生考虑将家安在滨海,让他有此想法的是手上的那份报纸。11月9日,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就在前一天,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滨海新区打算用2000万元拉动1.5万亿社会投资,用3~5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在他看来,滨海新区正在成为北方经济中心。
与此同时,北京市11月5日正式公布《促进城南加快发展行动计划》。未来3年,北京市计划投资500亿元,带动2900亿元的总投资规模,以启动南城投资。在“大京津”梦想下,两地距离将慢慢归零。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现在,中国经济正聚焦在滨海新区。
开发区占滨海新区三成
10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这让滨海新区成为区域焦点的导火索。
1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
新设立的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级别是副省级,而这个2270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甚至比全深圳(关内关外加起来2020平方公里)和上海的浦东新区还要大。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至明年1月底,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五个阶段有序推进,从11月中旬到明年1月上旬,陆续选举产生第一届区委、区纪委机构,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区政府区长、副区长,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
11月6日,《投资者报》记者来到滨海新区实地调查。
新城西路是滨海新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在这条大街上聚集着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证券和保险机构,宛如一条小“金融街”。吸引这些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在此布局的正是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改革。
一街之隔,就是隶属的天津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外界热议的1.5万亿元投资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不同,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在安静地忙碌着。
开发区管委会宣传科李爽表示,目前,开发区上下都在为12月份的“25周年区庆”做准备工作。此时,她或许并不知道,一份组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的文件即将出台。虽然,滨海新区机构改革、金融创新等并不与其直接关联。但开发区25年的历史,实际上也让其成为滨海新区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8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2亿元,增长23.1%。今年1~9月份,面对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滨海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595.78亿元,增长23.1%。
今年前三个季度,天津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2家,合同外资额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外企投资的增资额为3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7%。这其中,滨海新区的整体拉动作用尤为突出,利用外资合同额72.72亿美元,合同外资额占全市比重的72%,实际利用外资38.04亿美元,增长21.7%。
在滨海新区取得佳绩的背后,开发区的贡献巨大。以2008年为例,天津开发区生产总值1066.33亿元,占滨海新区生产总值的34.4%,工业总产值和出口额也分别占到滨海新区的48.9%和65.5%。
而现在,以开发区为代表,滨海新区未来三年将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十大战役”投资1.5万亿
8月12日,滨海新区管委会已明确表示,随着滨海新区进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全面开发建设的新阶段,滨海新区正在部署实施“十大战役”,计划投资1.5万亿元,并从下半年开始,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大部分工作。
11月6日,滨海新区管委会负责宣传的人士对《投资者报》表示,在1.5万亿的总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占到5600多亿元,“今年将投入2500亿元,明年再投入3000亿元~3500亿元。”目前,这些资金大部分已融资到位。
事实上,融资的模式与渠道,正是新区开发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方面,天津相继出台了股权投资基金的工商注册登记办法、财税支持政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规范性政策,并获准设立总规模分别为200亿元的渤海和船舶两只产业投资基金。截至目前,已累计在天津注册成立了221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和114家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认缴资金额超过600亿元。
以临港工业区为例,在最近几年的建设中,其获得银行授信210.4亿元,其中银团贷款129.7亿元,已落实72.7亿元,用于海河口污染治理与生态重建的1亿美元亚行贷款项目得到国务院批复,发行7.7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债券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信托理财产品也已上市热卖。
“只有使资金链条稳健运行,才能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大后盾。”临港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张心德表示。
金融、地产提前点燃
滨海新区的投资引擎已经开启,金融创新率先试行,并由此拉动了基础设施和地产等相关产业。
天津市金融服务办张姓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表示,尽管近三年来,按要求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一直不断在修改完善中,但滨海新区对金融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并没有等待,在10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前,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银行方面,拟在2010年前完成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和9个区县信用社的改制重组,组建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据称,目前该方案已经上报到银监会;保险方面,天津计划今年内组建全国第二家再保险公司——大华再保险公司。
据《投资者报》了解,大华再保险的股东包括海泰控股集团、津联集团、大连实德等7家单位,注册资金拟定10亿元,主待起人签订投资意向后,将向保监会提交申请。
正是在金融创新的带动下,滨海新区的其它产业也发展迅速。其中,地产表现尤为突出。滨海新区的成交量一直稳定上涨,第三季度由于多个楼盘的开盘集中备案使该区域的成交量再创新高,成交新建商品住宅110万平方米,环比上涨了39.2%;成交均价为716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了9.9%,住宅成交量居全市之首。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刘玉录认为,“滨海作为天津甚至环渤海经济新引擎,可以称之为‘环渤海战略地产’。根据滨海新区人口机械性增长可以推测出,住宅需求和工业厂房的需求都会不断增加,是‘十二五’规划中天津地产重点发展区域。”
受益公司泰达系居首
随着滨海新区发展加快,相关板块的上市公司也将受益。受益明显的主要有四类公司。
一类是最早受惠滨海新区基础建设的公司,与开发区政府关联度较高,承担大量市政工程。如泰达股份和创业环保。前者公共设施管理业务点主营约25%,后者是国内唯一以污水处理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是滨海水务霸主,巨大的垄断优势为公司带来高达65%以上的毛利率。
另外,天津滨海新区将力争用五到六年时间,初步建成服务中国北方、东北亚、中西亚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天津港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
第二类是地产公司,目前来看,津滨发展有着其它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但扎根滨海新区,背靠泰达控股集团,而且储地丰富,是储备滨海新区和天津市土地最多的公司。另外受益的还有从事房地产和开发区建设的天房发展。
第三类是金融类企业。尽管滨海没有纯粹的金融类本土上市公司,但隶属天津经济开发区的泰达控股集团旗下有着较多金融资产,旗下上市公司泰达股份目前持有渤海证券26.94%股权,北方信托15.82%股权,以及1%的国泰君安股权和1%的天津银行股权。
第四类是公用事业及具有重组概念的公司,主要是滨海能源。公司是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的热、电生产企业,供热市场范围覆盖整个天津开发区,在区位市场以及产品竞争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可能成为泰达控股集团旗下公用事业整合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津市开发区的控股公司,泰达控股集团已成为开发区的标志性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于天津开发区在滨海新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与集团自身实力有关。
目前,泰达控股集团拥有泰达集团有限公司、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全资公司,以及泰达股份、津滨发展、滨海能源和滨海物流等多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36家参股公司。集团已打造了一条涉及银行、信托、保险、基金等的完整金融资产链条,总计持有天津开发区3/4的金融股权。随着滨海新区的发展,集团业务可能将重新整合,泰达股份可能整合金融资产,地产可能注入津滨发展,而公用事业可能注入滨海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