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内引外合 鞍钢借增持整合上下游通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1日 01:33  证券日报

  鞍钢集团一年来仅增持鞍钢股份0.014%,而外资投行则大举进入鞍钢股份H股

  □ 本报记者 谢 岚

   2008年底,受大盘暴跌影响,曾有大批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推出增持计划以提振信心。近日,这些上市公司开始陆续披露大股东一年来的增持情况。相比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积极态度,于昨晚公布的鞍钢集团对鞍钢股份仅仅0.014%的增持比例似乎显得相当吝啬。

   而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在过去一年中,鞍钢股份却获得了来自摩根大通、霸菱资产管理等“外援”的大力支持。

   当然,腾出手来的鞍钢集团也没闲着。尽管未增持自家上市公司的股份,但其对攀钢、澳洲金达必等的增持行动却显示了过去一年的用心与用力所在。

   2008年下半年,无论对于资本市场还是对于钢铁行业,形势都颇为严峻。鞍钢集团的增持计划就此顺应当时市场大潮流而生。

   根据当年10月29日的公告,鞍钢股份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鞍钢集团于2008年10月28日实施了首次增持,并计划自该日起12个月内增持比例不超过本公司总股份数4.99%。

   昨日正是“一年之约”的到期日。昨晚,鞍钢股份公告表示,截至2009年10月28日,鞍钢集团本次增持计划已经实施完毕。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间,鞍钢集团共增持公司股份100万股,约占本公司总股份数的0.014%。本次增持计划完成后,鞍钢集团共持有本公司股份4,868,680,330 股,约占本公司总股份数67.30%。

   “公司全流通之后,对于解禁的限售股,大股东只做出了不减持的承诺。”昨晚,鞍钢股份董秘付吉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未直接评论“吝啬”之说,只强调集团当时承诺的是“不减持”,而并非“增持”。

   而与“安内”相比,鞍钢集团对外的增持行动显得雷厉风行许多。

   自参与攀钢系重组之后,鞍钢集团就一路为其护盘。公告显示,2008年8月15日鞍钢集团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攀钢钢钒股票16713万股,占攀钢钢钒总股本的5.09%。随后鞍钢集团又增持16121万股,持续增持至32834万股,占攀钢总股本的10%。就此两次增持,鞍钢集团耗费资金已近33亿元。

   除了国内扩张,鞍钢的增持触角还延伸到了海外。2008年11月,澳大利亚铁矿石公司金达必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同意鞍钢集团以1.62亿澳元增持公司股份。公司将以增发形式向鞍钢出让1.9亿股,加上此前持有的股份,鞍钢在交易完成后将持有金达必36.28%的股权。而据了解,该增持计划已于今年6月底完成全部审批程序,鞍钢集团已正式成为金达必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显然,上述增持行动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换句话说,鞍钢集团对内增持的不得力,或许正是迫于资金压力。

   不过,鞍钢集团的“懈怠”似乎也并非没有底气。事实上,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那就是去年底今年初相当一段时间里,在钢铁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的情况下,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和德意志在内的众多外资投行一边唱空一边却对鞍钢股份H股进行增持。

   以摩根大通为例,今年1月底其对鞍钢股份H股的持股量仅为7.55%,随后便开始多次大规模增持,最近一次是于9月4日增持244万股或0.22%,从而将对鞍钢股份H股的持股比例推进至14.09%。

   同样还有英国老牌投资管理公司——霸菱资产管理,9月7日港交所披露,其增持鞍钢股份H股480万股,这也是该公司于年内第四次增持鞍钢股份H股,持股比例已升至7.32%。

   “这还是因为公司在矿产资源、技术和产品等各方面的优势明显。”对于外资投行们的青眼相加,鞍钢股份董秘付吉会昨晚笑着表示,颇有成竹在胸之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