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ST宏盛:“最烂”民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15:45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任鹏宇

  谁是A股资产管理最差的民营企业?*ST宏盛(600817.SH)。

  在《投资者报》最新推出的基于EVA(经济增加值)的“10家最差管理公司”中,2008年创造了A股亏损之最的*ST宏盛位列第十,其在最近一年毁灭的价值达高到25.8亿元,是所有民营A股上市公司中最差的,也无愧其“史上最烂A股上市公司”的称号。

  2008年,*ST宏盛亏损28.14亿元,每股收益为-21.86元,创下中国上市公司每股亏损的最高历史纪录。

  截至目前,*ST宏盛诉讼不断,原董事长龙长生入狱;原有的主营业务完全停滞,没有主营收入来源;公司可变现的房屋资产均被司法查封;公司房屋租赁经营的收入仅够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转费用。

  而EVA为-25.8亿元,也恰恰与该期间-26亿元净利润相一致。背负巨额债务、失去盈利能力的*ST宏盛只有退市一条出路。

  “虚拟工厂”造坏账

  造成*ST宏盛巨亏的直接原因是巨额应收账款变成了坏账。

  公司2008年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仅为250万元,而2008年初这个数字为66.33亿元。应收账款大幅度缩减,并非宏盛科技成功收回了应收款,而是因为“主要的美国经销商INT申请了破产,美国其他的经销商IRC等均中断了与公司的联系”,导致66亿元巨额应收款无法收回,宏盛科技只好将绝大多数应收款计提坏账。

  根据公司年报,66.33亿元应收款中,绝大部分是公司(含旗下宏普国际、安曼电子等)对INT、IRC、IRCE、IRCC等美国四大经销商的境外应收账款,共计9亿多美元。

  造成如此严重坏账损失的正是由于公司前董事长龙长生创造的所谓“虚拟工厂”的贸易模式。

  1999年2月,龙长生入主*ST宏盛的前身上海良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自龙长生入主后,*ST宏盛被打造成电子产品的“高科技公司”,依赖龙的“虚拟工厂”,公司的经营收入连年攀升,2004年经营收入达36亿多元人民币,2005年攀升至51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过60亿元人民币。

  当然随之而来的还有应收账款的节节攀升:从*ST宏盛历年报表中看,2004年开始就出现11.73亿元的应收账款,2006年更增至33.78亿元,2007年仅半年应收账款即达32.93亿元,到2008年一季度,*ST宏盛应收账款达到惊人的67.27亿元。

  家族合谋“掏空”上市公司

  2008年2月4日东窗事发,龙氏家族利用重组“掏空”*ST宏盛的真相才公之于众。

  *ST宏盛自我标榜打造出了一条IT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对外宣称其在IT和家电行业具有出口供应链优势,即将国内代工厂家的产品贴牌后销售至美国卖场,其终端客户据称包括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buy)等著名零售商。

  但实际上*ST宏盛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隐瞒了与其美国经销商的隶属关系——龙长生所标榜的虚拟供应链,实际上只是一个自买自卖的出口链条,*ST宏盛及其关联方先从美国的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商场拿下IT产品订单,然后把订单交给国内一些厂家生产,最后经宏盛之手通过中间环节把产品供应给美国销售终端。

  正是因为龙氏家族在美国设立的INT和IRC等公司控制了最核心的订单获取,这两家公司最终也成为掏空*ST宏盛的“黑洞”。

  目前,*ST宏盛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退市或成为其唯一出路。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