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先计算一下你的喜好程度

  ——经济学的心理学传统之六

  周业安

  周业安

  在经济学的长河中,如何处理人的心理活动,是个最关键问题。我们走入商场,东瞅瞅,西看看,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究竟挑选哪个?颇伤脑筋。一般情况下,我们总希望要买的东西越便宜越好,不然怎么总是有随处可见的讨价还价场景呢?一个东西便宜与否是相对于自己的口袋里富足程度而言的。如果你钱包里揣着一万块零花钱,那么标价一千的你都觉得便宜;但如果你平时零花钱就那么可怜的一百块,即使标价几十块的东西你也嫌贵。所以,便宜不便宜只是相对你的收入而言的。富有的人喜欢逛燕莎,囊中羞涩的人就只能不停地逛动物园(那儿有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这大概是北京居民的真实选择。

  只要我们懂得量入为出,那么自然就根据口袋里的钱多少来选择所需物品,这在经济学中称之为“预算”。随之而来的复杂问题是,同时有多个喜欢的物品,如何选择?喜欢不喜欢是心理问题,这和物品的贵贱关系不大。一眼相中某件衣服,导购贼贼的眼光看穿你的心思似的,就是不肯给好的折扣,这时你似乎也只能忍痛出手了。这是买东西时常见的心理战。无论买菜还是买衣服,甚至买电器、汽车和房子,无不如此。每每到决定是否购买的时候,内心的滋味是酸甜苦辣般的翻腾。怎么办?早期的经济学家会告诉你:冷静冷静再冷静,先计算一下你的喜好程度!

  喜好程度可以计算?这可是经济学家的一大梦想,也是经济学后来走上科学化道路的最关键一步。边沁在他所处的时代号称神童,他就说做一件事情结果如何,可以通过事后所得到的主观满足程度来度量,比如快乐程度、幸福程度,诸如此类。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发现了“边际”这个概念,随之成为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你手中有个蜜橘,先吃一瓣,感受一下,非常甜;再吃一瓣,再感受一下,也很甜。这两瓣橘子给你带来的各自的主观满足,或者享受,这两种享受程度的差异就是边际享受。整个橘子吃完,把每瓣橘子带来的享受程度加总就是这个橘子给你带来的总享受。这被经济学家称之为效用。其实,这三位仁兄也就是把边沁的想法细化了,也就是边际化了。就是这个边际化,使得经济学可以用微积分来分析!这可是经济学走向精确的关键!

  实际上,德国人戈森在杰文斯等人之前已做出了重大发现。还是回到吃橘子的情景,随着橘子越吃越多,不仅没了新鲜感,而且还撑得慌。戈森用数学公式表达说:这是因为开始满足感递增,但最终会进入到递减阶段。这就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边际效用递减。边沁和戈森等人的发现,加上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人的努力,再加上意大利人帕累托以及美国人克拉克等人的发展,经济学向所有人展示了一个看似有心理基础、实则没有心理基础的决策画面:你准备买秋装,步入商场一看,呵!无数的品牌和款式,于是挑花了眼。怎么办?现在你开始做个尝试:假如可以把买秋装的钱省下一点用来看电影,那么后者边际上的效用增加会弥补前者的效用损失吗?如果能,就行动!不能,就停止尝试!当两者边际上的效用变化相等的时候,经济学家喊:暂停!因为总满足感最大的时候到了。我们不就是为了追求这个时刻么?

  可见,如果你真的揣了1000元出门,结果买了900元秋装,看了两场各50元的电影,那说明这是你最满足的选择结果。而按经济学家的说法,你不经意间经过了严格的边际权衡。注意,此时你是无比的理性,精于计算,这就是经济学家给出的理性经济人的形象。没有冲动,没有后悔,没有忧郁……总之,没有情感!我们看到这个人的心理了吗?其实没有。因为这个人类似一台机器了。实际上,经济学中的边际革命,相当于把人的情绪和情感等不易把握的东西给革掉了,剩下的是符合理性主义的经济人,是符合后来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眼中的人。对于理性经济人来说,唯一的工作就是根据价格或者其他外在条件的变化,重新计算,然后给出个最好结果而已。或者说我们都是一台计算机,随时根据外部条件变化输入,然后经过电脑计算后输出结果。至于电脑内部在干什么,我们无需知道。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