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公司拼人才:易方达优势最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8日 20:37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研究员 刘宗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用才战略是第一战略”。在基金业也不例外,由于优质资源十分有限,有实力的基金公司纷纷开出高薪对基金经理展开争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则用高职位来吸引其他公司的基金经理,这使得基金经理流动成为业界的一件平常事。

  不过,市场中难免出现鱼目混珠的情况,如果辛苦挖掘到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不强,基金公司得不偿失。《投资者报》今年8月开始发布“基金经理赚钱榜”系列报道,从多个角度解析基金经理的内在价值,为基金公司未来挑选人才提供了有力参考。

  之前的报道主要反映单个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如果将基金公司现任基金经理的业绩进行汇总,就可以从基金公司人力资源质量的优劣,看出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60家基金公司的现任基金经理进行分析后发现,大型基金公司在基金经理资源上明显占优,如易方达、华夏、嘉实等公司的基金经理无论是赚钱能力还是超越大盘能力上均表现突出,而诺德、益民、华富等小型基金公司拥有的基金经理水平明显偏低。

  大型公司坐拥优质资源

  大型基金公司发展时间较长,实力雄厚,一方面通过培养储备了不少王牌基金经理,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规模大,也吸引了大量人才加入,因此旗下基金经理无论在赚钱数还是超越大盘方面都占据明显优势。

  统计结果显示,基金经理资源最优的10家基金公司依次是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华安基金、嘉实基金、东方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银华基金、农银汇理基金;资源质量居于倒数的10家公司分别是诺德基金、中海基金、中邮创业基金、益民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华富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中欧基金、东吴基金、金鹰基金。

  从基金经理平均赚钱数来看,位居前10名的依次是交银施罗德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华夏基金、银华基金、海富通基金;位居后10位依次是中邮创业基金、汇添富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大成基金、广发基金、益民基金、华商基金、诺德基金、长信基金。其中,交银施罗德、嘉实和易方达基金现任基金经理平均每人赚取超过30亿元,而排在后三位的中邮创业、汇添富和光大保德信基金每位基金经理平均亏损111亿元、38亿元和29亿元。

  从超越同期上证指数累计的平均百分点比较,大型基金公司依然位居前列。排在前10位的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东方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兴业全球基金、新世纪基金、博时基金、融通基金、泰达荷银基金;排在后10位的基金公司依次是诺德基金、金元比联基金、东吴基金、天弘基金、中海基金、华富基金、宝盈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泰信基金、工银瑞信基金。

  其中,华夏基金公司现任的基金经理平均超越同期上证指数113个百分点,东方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分别也超越同期上证指数106个和93个百分点;并不是所有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业绩都能超越上证指数,排在后10位中,有9位超越同期上证指数的累计平均指数为负数,如诺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超越点位为-32。

  易方达、华夏基金胜出

  在拥有最佳基金经理资源的前10家公司中,有5家在2009年二季度末管理公募基金的规模处于前10名,分别是易方达、华夏、嘉实、华安和银华基金。

  易方达基金现有12名基金经理,其中4名2004年二季度至今年上半年赚钱总数超过50亿元。管理易方达价值精选的吴欣荣,2004年以来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实现收益117亿元;管理易方达行业领先和易方达科汇的基金经理伍卫,2006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实现收益106亿元;管理易方达积极成长的陈志民,实现收益81亿元;管理基金科瑞的付浩,2004年担任基金经理,实现收益75亿元。

  有意思的是,易方达的基金经理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都靠公司培养。从经历来看,所有基金经理都没有在其他公司担任基金经理的历史;二是全部为男性,而且过去易方达的基金经理也从未出现过女性;三是年龄集中在34岁左右,年龄最大的是陈志民,今年38岁,最小的是管理易方达科翔的刘芳洁,30岁。

  另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华夏基金,拥有的基金经理资源仅次于易方达。除了管理海外投资的华夏全球精选两位基金经理赔钱较多以外,大部分基金经理实现正收益。除杨泽辉外,其他基金经理业绩全部超越同期上证指数涨幅,超越幅度排在前列的有王亚伟、孙建冬、巩怀志等。

  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基本上在入职前没有在其他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也是得益于公司的培养;基金经理资历普遍较老,有11位在2007年以前开始管理基金,如王亚伟、韩会永、方军在华夏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均超过5年。

  银行系基金公司居前列

  银行系基金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从工银瑞信发行第一只银行系基金算起,大约仅有4年历史,然而,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资源优势排行榜上”,大部分银行系基金公司位居中上游。

  如交银施罗德基金、农银汇理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建信基金手中掌握的基金经理资源均处在前列。

  与上述大型基金公司不同的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多数基金经理不是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而是从其他基金公司争夺过来的。

  例如交银施罗德今年离职的两位知名基金经理李旭利和郑拓,前者此前是南方稳健成长的基金经理,后者是海富通股票、海富通风格优势的基金经理;管理交银蓝筹的基金经理崔海峰曾经是国泰金鼎价值精选的基金经理,管理交银成长的周炜炜曾是招商先锋的经理;管理交银先锋的史伟,曾是华宝兴业动力组合的基金经理。

  这些挖来的基金经理在原公司均有不错的业绩,在今年上半年,交银基金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上均表现突出,多只股票型基金进入今年上半年同类基金业绩排名的前列,同时,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管理公募基金的规模首次进入前10名。这些基金经理功不可没。

  在基金经理资源优势的前10名公司中,仅有一家小型公司——农业汇理基金公司,这家银行系基金公司2008年3月成立,短短1年半的时间,已经管理了4只基金,共有5位基金经理。

  这5位基金经理在“基金经理赚钱榜”上的收益均为正值,平均每人赚得17亿元,管理的基金与同期上证指数比较,平均超越40个百分点。

  领军人物是该公司投资总监栾杰,2003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此前管理过华宝兴业公司的多只基金,累计赚取73亿元。

  农银汇理和其他银行系基金公司有相同之处,基金经理也多从其他公司挖来,如管理农银汇理平衡双利的郝兵,此前是中信经典配置的基金经理;管理农银汇理行业成长的曹剑飞此前是华宝兴业先进成长基金经理助理。

  小型公司处于竞争劣势

  处在排行榜下游的基金公司,除了上投摩根的规模是前10大基金公司外,其余均为小型公司,其旗下的基金经理投资管理能力较弱,比较典型的小型基金公司有诺德基金、益民基金、中欧基金、金鹰基金、华富基金和东吴基金。

  诺德基金公司成立于2006年,目前共管理4只基金,其中有两只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从基金经理赚钱平均数看,该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每人亏损10亿元(新成立的基金经理未列入计算),与同期上证指数涨幅比较,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业绩落后上证指数32个百分点。拖累业绩的主要是管理诺德价值优势和诺德主题灵活配置的基金经理戴奇雷。

  从诺德基金公司招揽基金经理的来源上可以发现,除了张学东有在华夏基金公司工作的经历外,其他基金经理均无基金公司工作经验,更没有担任基金经理的经验,这和银行系基金公司有较大差别。类似情况在小型基金公司中普遍存在。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