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尉文渊:草莽时代的“资本教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30日 17:45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1990年12月19日,年仅35岁的尉文渊敲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第一锣”。这天,包括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公司股票等30种证券上市。中国在“试营业”、摸着石头过河一般的探索和幼稚中打开了资本市场。

  尉文渊由此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交易所老总”。“一张白纸”、“不懂”、“少不更事”、“股盲”算是尉文渊当时真实的心情写照。

  正是尉文渊的这一锣,打开了中国家庭理财的一扇窗户,助长了通过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理念,推动了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的“股份制改革”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中国普通百姓逐渐意识到,不仅仅是劳动可以致富,钱也能生钱。这无疑让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对于连国家都觉得是一次冒险的“上交所”筹建,尉文渊于1990年6月请缨接手了。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刚到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工作时间还不足一年的年轻干部,就着“不怕吃苦,不知深浅”的胆量,扛上了难以想像的重担,而且这一抗就是好几年。

  再加上没有历史经验的借鉴,没有出国考察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调研,从最容易的选址开始,逐渐了解交易所建立的各种知识。

  在交易系统的选定上,一向都很排斥电脑的他,把赌注下在了电子交易系统上。庆幸地是,当尉文渊有机会到香港证券市场考察时,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电子交易系统竟然已经走在了香港的前面。不得不说,如果没有全球领先的电子化交易系统的高起点,中国资本市场也不可能有一日千里的发展。

  随着上交所的开业,没有任何证券市场波动经验的尉文渊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始创新的尝试,从无纸化交易到股价开放,从平息猖獗的黑市交易到说服股民对于无纸化的纷争,一个又一个的难墙造就了这位在资本市场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了这些成功的尝试之后,为了使国债市场重现活力,尉文渊借鉴了芝加哥的经验,决定在国内打响国债期货交易“第一炮”。

  1995年初,市场传闻财政部将会给“327国债”贴息,多空双方以此加大仓位。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老总管金生为首的空头,对阵以中经开为首的多头。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因贴息传闻得到证实而暴涨,同时遭遇灭顶之灾的万国证券开始砸盘,国债期货市场顿时“人仰马翻”。震惊中外的“327国债”事件就此爆发,尉文渊因监管失察而无奈请辞。

  实际上,“327国债”事件的牺牲品并不止尉文渊一个。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裁管金生也因孤注一掷违规做空327国债,被控“扰乱市场”锒铛入狱。

  随后,万国和申银合并,而与尉文渊、管金生并称为上海滩金融界“三大猛人”的阚治东则华丽转身为申银万国总裁,俨然成为上海证券业的一号人物。

  在自豪和骄傲的推动下,1996年,阚治东因巨资炒作上海本地股陆家嘴,被处以“五年市场禁入”的处罚。五年后,当他接手南方证券时,又因涉嫌操纵哈药集团、哈飞股份而被警方带走,上演了人生第二次滑铁卢。

  就在阚治东人生第一次低谷时,君安总裁张国庆也因君安证券管理层收购事件遭内部人举报而东窗事发,被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公司高层“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大量收入”,以及动用君安大量权益。最终,张国庆也因“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身陷牢狱。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