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各地水价纷纷上调 中国水务改革何时全面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3日 00:5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孙洁琳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纷纷上调,伴随着上海、天津、沈阳、兰州等大中型城市相继举行的水价上调听证会,水价和水务改革成了越来越热的话题。

  CPI负值 亏损水务企业调价逢机

  今年4月1日,南京率先将生活用水价格由2.5元/立方米,上调到2.8元/立方米。两个月之后,昆明市从2.8元/吨上涨到3.45元/吨, 随即国内多数城市也相继计划上调水价。

  为什么今年各地水价突然“涨”声一片?是节约资源、企业运营,还是外资参与?理由成因众说纷纭。

  在21日由搜狐举办的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上,水务领域的企业、专家一致认为,水价上涨,是出于水务公司长期的普遍亏损推动的,在今年CPI处于负值这样一个时机实施了。

  根据资深水务行业专家、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的测算,中国的水务公司,无论外资、国有还是民营的,百分之六七十处于亏损状态。他认为,价格不到位是造成亏损的很重要的原因,而水价调整是理顺水务价格机制很重要的方面。

  至于为何集中在今年调整,他认为今年物价指数一直比较低,甚至现在CPI处于负值的状态,所以调价是一个机会。

  另一位资深水务行业专家、国融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智慧则表示:“这是长期以来资产价格上涨、资源价格上涨和水务企业成本秩序上涨所导致的结果。今年的环境下,不仅是水务行业、石油行业、天然气行业、供热行业,今年都存在着上涨的很大的压力。”

  而业内的企业方则更强调的是水务企业“成本倒挂”现象。

  “我觉得涨价应该是有它合理的一面的,我直接是经营者,我很清楚我们的供水成本确实是倒挂,这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川投水务总经理梁有国坦言。

  首创股份副总工程师韩伟女士也表示:“从我的体会来讲,还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自来水公司,是在成本倒挂的状态下运行的。而且大家看到的涨水价,这并不是今年开始的。其实很多城市的调价报告已经几次打给政府,政府、物价部门的调查是在去年、甚至前年就开始的。”

  两种改革模式 需政府作为

  然而,仅仅是水价的调整,还不能解决水务公司亏损问题。“应该说通过一两次即使是大幅度的水价调整,也很难扭转整个行业整体亏损的局面。从去年中期开始,我们中国水务行业就从以前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不足2%降为负的1.17%以下。”李智慧表示。

  他认为:“这种亏损是很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我们仅仅在水价一个要素上做点工夫,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必须伴随着水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的改革,系统的进行,当然也可以先从一两方面突破,带动全身系统的改革。”

  而关于水务改革的模式,中国却还处于实验阶段。据金永祥介绍,现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是招商引资,一个是转让股权,增加整个供排水行业的总体投入。另一个是引进市场机制,完全应该由财政进行投资,到最后运营可以市场化。但他强调“在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很难说某一种方式是最好的,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讲,能够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改制方式,这个是很重要的。”

  李智慧则具体给水务改革开出了两个药方:“一个是中国式药方,实行水务一体化,组建水业集团和水务集团,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实现多面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他自身产生内生的效益,使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还有一个我姑且称之为西方式药方,就是两权分离式改革,实现彻底的政企分开,政府控制和把握所有权,经营权可以采取竞争性的办法来引入价格要求合理、服务最好的专业化运营商。”李智慧说。

  然而无论哪种模式,都需要政府的作为。作为企业方的韩伟就表示,在老百姓还无法接受和理解水价上调时,希望先由政府“买单”。而关于大的建设问题,包括管线。韩伟认为“这在水价里面可能占水价里面很大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有他的承受能力问题。我们也多次的呼吁过,希望能够有政府负担一部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