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遍地开花——独树一帜
□ 本报记者 赵学毅
经过60年的奋斗,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赢得了包括美国在内经济体的羡慕和尊敬;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资本市场日新月异,实现了“无中生有”到“独树一帜”的华丽转身。短短20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体系向前跨越了三大步,投资产品更加丰富,品种体系不断健全,独树一帜的资本体系已经和近百年发展史的欧美资本市场并驾齐驱。
“无”中生“有”(1990-1992)
投资品种“小荷才露尖尖角”
1981年7月,国库券开始发行,从1982年起,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1984年,银行开始发行金融债,这一切唤醒了人们的投资意识。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随着证券发行的增多和投资者队伍的逐步扩大,证券流通的需求日益强烈,二级市场初步形成。1990年,国家允许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先后营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仅有8只股票,此谓上海“老八股”;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5只,此谓深圳“老五股”。1992年2月,真空电子B股上市,B股市场就此诞生,解决了向境外投资者融资的问题。
期货产品也“小荷才露尖尖角”。1990年10月,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正式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从而作为我国第一家商品期货市场,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1992年10月,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期货合约——特级铝期货标准合同,实现了由远期合同向期货交易过渡。
中国基金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的90年代。1991年7月,发行规模达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成立,它是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标志着我国投资基金的起步。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
1992年10月19日,深圳宝安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92年认股权证,发行总量为2640.31万张。这是中国首家发行权证的上市企业。尽管经历4年的大起大落后,权证于1996年6月退出证券市场,但在这4年间,权证市场达到相当的规模。
至此,新中国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投资”一词不再陌生,股票、债券、期货、基金、权证成为人们能够接受的新鲜投资品种。不过,因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及统一的监管,这一时期投资产品的发行相对比较混乱。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针对证券市场提出,“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破除了思想和理论障碍,推动资本市场发展迈出关键性的步伐。这是智者的声音,也是时代的声音,中国资本市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投资体系呈现出良好态势和勃勃生机。这一年,为中国资本市场今天的繁荣埋下了伏笔。
遍地开花(1993-1998)
资本市场“名湖塘畔清香漫”
邓小平南巡讲话无疑是“破冰”之举,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和发展,投资品种次第开花。这一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呈现一派生机,并且散发出阵阵诱人清香。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政府的引导下,随着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增加,我国股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股票发行涉及境内人民币普通A股、供境内外法人和自然人购买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还有在境外发行的H股和N股等。时至1998年底,沪深两市股票数目已经达到931只,其中A股825只,B股106只。
8年的时间,上市股票数目迅速扩容,人们选择股票的范围得到扩展。
债券方面,投资品种不断翻新,但发行规模得到治理整顿。1992年,编制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计划达到350亿元,大大超过同时期股票发行量;在品种方面,主管部门安排了住宅建设债券、国家/地方投资公司债券等7个品种的债券。1993年4月,国务院宣布在国债未发行完毕之前,不得发行企业债券。1993年8月,债券品种也由原先的7个减少为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2个品种。1994年企业债券发行计划实际上被取消,不过随着各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当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开始诞生。1998年8月,正式发行了国内第一支可转换债券,债券市场开始理性探索,品种渐趋完善。
期货方面,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走上了一个“小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盲目高速发展的趋势,表现为交易所数量过多,交易品种严重重复等。中国证监会从1993年开始对期货市场清理整顿,经过7年运作,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选择之下,一批管理比较规范,运作较为平稳,发展相对成熟的期货品种脱颖而出,如:上海期交所的铜、铝;大商所的大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小麦。
基金方面,1992年有37家投资基金经各级人民银行或其他机构批准发行,其中“淄博乡镇企业基金”于1993年8月在上证所挂牌交易,是第一只上市交易的投资基金。截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投资基金72只,这一时期基金组织形式相对单一(72只基金全部为封闭式,且70只均为契约型),规模相对较小(平均规模8000万元),投资范围宽泛且资产质量不高(资产种房地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流动性较低),收益水平相差悬殊。1997年10月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基金业发展的分水岭,1998年3月,金泰、开元证券投资基金的设立,标志着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开始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导方向。
从1993年到1998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股票发行筹资额、投资者开户数、交易量等都进入一个较快发展的阶段。沪、深交易所交易品种逐步增加,由单纯的股票陆续增加了国债、权证、企业债、可转债、封闭式基金等。
独树一帜(1999至今)
市场结构“映日荷花别样红”
中国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中国资本市场仅用十余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得到优化,交易品种日益丰富。
近10年来,在监管部门的鼓励支持下,证券经营机构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各种新业务和新产品不断涌现,陆续推出了权证、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集合收益计划产品等新的金融产品,并积极探索开展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
股票方面,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改革,使中国以特有的方式一举攻破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2005年初,两市1349只A股股票流通股股数只占市场总股本的30.72%。2005年4月29日,中国资本市场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具有颠覆性的股权分置改革。截止2009年8月底,两市A股流通股股数占市场总股本的比例提升至51.94%。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2005年5月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并于2009年9月开闸创业板;同时,为了配合主板市场的退出机制,设立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基金品种日益多样化,投资风格逐渐凸现。从1998年第一批以平衡型为主的基金发展至今,基金风格类型更为鲜明,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方位的投资选择。截至2009年8月底,共有6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32只契约型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和566只开放式基金,并出现积极成长型、成长型、稳健成长型、增值型、收益型、平衡型、价值优化型、价值投资型、增强指数型、完全复制指数型、中小企业成长型等多种投资风格类型。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竞争格局,基金管理公司开展广泛的对外合作,推动基金产品与运营的创新为中国加入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最新推出的“一对多”特定资产管理业务,则是完善市场功能所必需的、有实际价值的产品,对基金投资者意义深远。
期货市场品种少、结构单一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障碍,2007年以来,我国期货新品种创新明显加快,目前共有21个期货品种上市交易,已经涵盖了农产品、有色金属、能源、化工、纺织以及贵金属等领域。2008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占全球的1/3,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期货市场和第一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年内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也为资本市场增添了更多期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期货市场品种琳琅满目,结构实现的多样化、全面化。
此外,可转换公司债券、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企业或证券公司发行的集合收益计划产品以及权证等新品种出现,丰富了资本市场交易品种。
总之,中国资本市场的19年,可谓“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市场成立之初仅有股票、国债等少数交易品种,发展成为包括股票、证券投资基金、权证、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国债回购、商品期货等在内的投资产品体系。投资品种体系的不断健全,令居民理财的方式日渐丰富,人们能通过各种投资方式尽情分享中国经济的成长。展望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结构更为平衡、合理,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