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泰股份: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企业

  ⊙郑义

  ——访全国人大代表、华泰股份董事长李建华

  ⊙郑义

  作为我国造纸业的龙头企业和新闻纸制造业的领航者,华泰股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又如何走出危机的阴影?公司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型化工项目进展如何?大手笔布局的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海三角洲“三点一线”战略,对公司今后几年发展和未来前景具有何种战略性意义?支撑公司庞大投资工程和未来发展的基石究竟是什么?

  在公司公开增发之际,我们采访了华泰股份李建华董事长。

  人物简介

  李建华,现任华泰股份(600308)董事长,华泰股份控股股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等称号。连续当选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求变“大三角”,

  战略布局林浆纸一体化

  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当华泰股份一步步走上世界高档新闻纸最大制造商高峰的时候,公司主营业务造纸业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发展步伐又如何迈进?此刻,决策挑战摆在公司面前,成为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李建华明确告诉我们,多年来一直立足于山东本地生产的华泰股份,已经开始建设覆盖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点一线”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同时,加快两大林浆纸一体化建设工程,实施公司造纸业重大结构调整。

  华泰股份成立于1976年,主营业务包括,高档新闻纸、各类文化纸、包装纸和生活用纸的生产和销售及烧碱、氯气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造纸是公司成立三十多年来一以贯之、坚持发展的主业,现已形成纸制品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其中新闻纸为12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高档新闻纸造纸基地之一,产品约占全国市场份额30%,占有率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

  华泰股份的市场视野和发展层次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几年来,华泰股份不仅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建设了林纸浆一体化项目,而且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分别部署了40万吨高档新闻纸项目和林纸浆一体化项目。李建华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华泰股份自成立以来发展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些新项目的设立,标志着华泰股份将向着更高层次,迈出更大的发展步伐。

  李建华介绍,截至2008年,公司以林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三点一线”战略布局,分别以山东东营、安徽安庆、广东新会为中心,以 “点、线、面”的格局完成了公司在黄三角、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排兵布阵,在巩固集团的竞争优势、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走向世界级企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是在公司所在地黄河三角洲规划建设了60万亩造纸速生林、30万吨杨木浆和45万吨铜版纸林纸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务院立项,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改项目,也是公司本次增发摹集资金投入项目之一。其中,10万吨浆工程已建成投产,速生丰产林已建成40余万亩,目前正在建设45万吨高档铜版纸项目,可生产80—200(克/平方米)高档铜版纸。该项目于2008年11月份奠基开工,今年6月签订设备了订货合同,预计明年年底可竣工。项目投产后的直接作用,是进一步完善公司造纸产品结构,并实现年增收入50亿元。

  二是处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广东新会新闻纸生产项目。2008年11月,华泰股份与广东新会双水发电厂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双方将在广东新会合资建设120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年生产高档新闻纸40万吨,生产42-45克/平方米低定量高级彩色胶印新闻纸。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

  该合资项目具有良好的地域环境优势和战略市场意义。项目位于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该地具有产业集聚特点,环境优越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基地实施热、电、水、冷四联供和集中治污。这些有利条件将大大降低合资公司项目的综合建设成本。该基地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广东缺少大型、高档新闻纸的空白,而且能够进一步巩固公司高档新闻纸在珠三角周边的优势,节省运输销售成本,同时,珠三角丰富的林业资源将助推公司林浆纸一体化战略。李建华强调说,该项目将是华泰股份面对东南亚的市场要地,是打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

  三是建立处于长三角安徽安庆市林纸浆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是华泰股份又一条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林浆纸一体化工程,被安徽省列入全省“十一五”重点项目,也是安徽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个省“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包括240万亩原料林、30万吨漂白商品木浆、20万吨文化纸,项目计划投资38.8亿元。该基地地处长江中下游,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水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广阔的市场腹地,为华泰股份林浆纸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增销售收入35亿元。

  谈起公司正在建设中的几个大型项目,李建华说,持续进行产业优化升级,是推动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华泰股份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上项目的建立,包含着公司产品的升级、产品结构的完善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平衡与产业链的进一步延长。

  他特别强调,造纸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造纸工业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行业,资源的占有和循环利用状况是决定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由于我国林木资源匮乏,林纸一体化起步较晚,有限的林地资源大部分又被外资抢占,导致优质长纤维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这成为制约我国造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纸业,走林纸一体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华泰股份通过两个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抢占了原料制高点。他说: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一点:造纸企业抓住了原料林,就相当于钢铁企业掌握了铁矿石,这样才能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

  

  整合“产业链”,打造全国

  最大的氯碱盐化工基地

  化工是华泰股份除造纸以外重点培育的第二大主导产业,也是公司发展速度最快的优良资产之一。李建华告诉我们,化工产品将成为华泰股份发展的重要一翼,值得一提的是,华泰化工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全国仅有的两家未停产、未放假的化工公司之一。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华泰股份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氯碱盐化工基地。

  华泰股份的化工产业始自于母公司的资产注入。2007年,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向控股股东华泰集团发行6800万A股,购买了其持有的四家化工公司100%的股权,实现了纸业相关资产的整体上市,这是华泰股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华泰股份从单一造纸业务向造纸、化工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向转移。

  化工资产的注入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2007年,华泰旗下化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实现利润1.86亿元;2008年,在市场大幅滑坡的形势下,华泰化工实现销售收入4.83亿元,实现利润1.63亿元。

  2008年,公司决定建设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及多个深加工项目,该项目也是本次公司增发投入项目之一。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3000亩,设立在东营市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年产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及多个深加工项目,是目前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氯碱项目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分为两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年产25万吨离子膜,该项目于今年6月中旬试车投运,截至8月底,该项目已完成折百烧碱5万吨,氯气4.32万吨,产销率均达到100%以上。由此,公司化工产业规模开始了新的重大突破。

  李建华分析认为,公司建设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发展盐化工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一系列竞争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公司驻地黄河三角洲有着丰富的地下盐卤矿资源,华泰集团参股当地一家盐卤矿资源企业,华泰股份建设盐化工基地具有充分的资源保障和成本优势。

  其二,华泰化工具有化工生产的丰富经验和品牌优势。公司主要产品离子膜烧碱、双氧水、氯丙烯、环氧氯丙烷等,年生产能力达120万吨,华泰化工先后被评为全国诚信经营企业、山东省现场管理样板企业、山东企业(集团)200强和2007中国化工企业经济效益500强。

  三是客户和市场网络优势。公司化工多年来经营业绩稳定,市场信誉优良,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泰国、印度、阿根廷等国,公司的品牌、信誉、实力和地位获得国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稳定而强大的客户资源,已成为华泰化工产业的又一明显优势。据了解,华泰化工已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意向书确定,由华泰化工向杜邦公司在其本土以外最大的投资项目——杜邦东营项目直接供应烧碱、液氯、盐酸和蒸汽。

  四是产业链优势。该项目将利用离子膜烧碱的附属产物,配套建设1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20万吨/年双氧水、10万吨/年环氧丙烷、10万吨/年有机硅及10万吨/年苯胺五大项目,在化工产业内部形成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华泰化工产品也是华泰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公司两大产业之间存在链接关系。

  李建华称,化工作为华泰股份的第二大主导产业,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预计2010年二期离子膜烧碱等项目投产后,公司化工产品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多亿元,占造纸主业销售收入的一半以上。

  据透露,公司蓬勃兴起的化工产业,引起了国内外化工巨头的关注,国外多家化工集团提出了与华泰合作的意向,公司计划与世界500强企业比利时苏威集团合作,打造国内首家食品级、电子级的双氧水项目。

  

  孕育“创新力”,

  释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量

  华泰股份从一个由拼凑设备而建立起来的镇办小造纸厂,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档新闻纸制造企业之一,并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支撑华泰股份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什么?推动公司未来发展的根本力量又在哪里?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始终牢牢记住这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李建华称,华泰能够从一个小纸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新闻纸生产基地之一,打造出世界新闻纸知名品牌,并进入全国盐化工行业前列,首先是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并进而实施了产业、管理、市场创新等系列创新实践。

  在科技创新上,华泰股份始终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手抓科研、开发和应用。具体来讲,一方面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企业迅速与国际接轨,赶上并超国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设了自有科研平台,加大自主创新、科研开发、技术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多年来,华泰股份正是依靠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纸业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为中国纸业赢得了世界同行的尊重。

  李建华告诉我们,过去我国造纸装备普遍陈旧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国外根本看不起我们。现在我们华泰新闻纸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完全达到世界领先。世界上单机产能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新闻纸生产线共有5条,其中3条在中国,华泰就有两条。单机年产能达到了40万吨以上,纸机幅宽11.25米,车速达2000米/分钟,全部采用信息化系统和电脑全方位自动控制,只有200多人操作和维护,相当于同等产能国产设备用人的1/20。

  据了解,华泰股份增上的4条国际一流的高档新闻纸生产线,产品填补国内高档新闻纸空白。通过自主研发,华泰股份成功开发了38-42克超低定量新闻纸,全部替代进口,打破了加拿大、美国等美欧发达国家新闻纸企业掌控世界新闻纸的格局,因为华泰股份的崛起,2006年彻底结束了我国新闻纸进口的历史,公司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中国造纸品牌和形象。

  据介绍,华泰股份先后建立完善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同行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四大科研平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继研发了“超低定量新闻纸”等8个国家级新产品,“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等连续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成果,新闻纸标准成为国家新标准的重要依据。

  

  变身“绿巨人”,

  凝聚企业持续发展推动力

  在人们的印象中,传统造纸工业是“两高”产业、用水大户,污染严重,污水横流,但走进华泰,看到的却是另一个世界——四星级大酒店、国际化工业园、生态式生活区、碧波荡漾的自建水库融为一体,随处可见绿树葱茏,青草盈人,空气清新,游鱼成群,一片生态、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工业园景象。善变求新的华泰股份多年来通过在环保生态建设上的大手笔投入,已经彻底变身为“绿巨人”,成为我国绿色生态纸业的典范。在山东省政府刚刚评选出的5家“环保节能突出贡献企业”当中,华泰便是其中一家,同时也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造纸企业。

  李建华认为,节能降耗减排既是企业效益的增长点,也是抵御市场危机冲击的坚固盾牌,更是企业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华泰股份之所以比一般企业更能“抗寒”,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近几年在节能减排项目的持续不断投入,为企业健康稳定运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潜力和发展竞争力。

  作为中国绿色纸业的先行者,华泰股份始终视环保为企业的“生命工程”,将节能降耗减排视为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公司自1986年就开始加大环保节能创新意识,自行安装设计的蒸煮废汽回收装置获得省科技成果奖,当年被省经贸委评为节能先进企业;1989年投资800万元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联合研究开发黑液在油田降粘、稀油综合利用技术;1996年投资4000万元,在全国率先成功增上160吨/天碱回收,被国家环保局等五部委确定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作为样板工程向全国推广。近年来,公司先后投资近15亿元致力于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的设备淘汰、技术引进及装备升级。公司先后从瑞典引进了3套世界领先的废水处理系统,分别于1998年、2001年和2006年投运,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厌氧好氧水处理厂之一,日处理能力10万立方,经处理后的废水达到鱼类存活标准。公司还将废水处理产生的沼气改造后用于发电,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直接增效1000多万元,被评为国家财政政策奖励项目;近两年集团先后关停了两套草浆和碱回收生产线,关停了投资3亿多元建设的9台小热电联产项目,替代的是现代化的木浆厂和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全部采用集中供热供电,年减排增效1亿多元;投资6350万元建设废渣焚烧炉项目,把企业废弃物全部回收燃烧发电,实现了废料的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年可节约标准煤3.8万吨。

  进入“十五”以来,华泰股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用水的综合循环利用,达到了“低能耗、无污染、零排放”的节能目标,新闻纸吨纸耗水仅8立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近10年,华泰造纸产量扩大了20倍,销售收入增长了32倍,总用水量却不足10年前的一半,吨纸综合能耗下降了70%,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十五”末相比,公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21%,节约了16.1万吨标准煤,等于增收2.2亿元,把“减法”做成了“加法”。

  今年7月,公司再次投资1.5亿元,增上四期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引进目前世界先进的法国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利用Fenton氧化法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污水深度处理工艺。项目建成投运后,总排COD将达到60mg/L以下,色度小于20倍,达到目前全球同行业最好处理水平。处理后的废水除部分车间回用外,其余全部用来灌溉造纸速生林,实现了水的封闭循环利用,完全达到了“低能耗、无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李建华强调,“企业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要利国,二要利民,三要利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存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创造利润的多少,还在于由此带给国家的税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大小。我们一直强调‘产量是钱,环保是命,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

  

  迎战“试金石”,

  在金融风暴中逆势“抄底”扩张

  金融风暴是企业应对风险的“试金石”,而华泰则是这场危机试出来的“黄金”。当金融风暴到来的时候,一个企业想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将体现出它的综合素质、市场价值和应变能力等等。华泰股份在迎击金融风暴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意识和“抄底”智慧,值得敬佩和深思。

  李建华谈起这次金融危机时说,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哪个行业、哪个企业能置身事外,这对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我想,如何尽快度过危机寒冬成为每个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最需要解决的难点有两个,一是“人心”,二是“市场”。

  他认为,危机来临,许多企业停产、裁员、放假,带来的是人心不稳,停产、放假都是消极的应对措施,带来的是丢利润、丢市场、丢机遇。因此从一开始,华泰的策略就是“保国安民”、“保内拓外”。

  李建华说,“造纸是个员工比较多的产业,如果这些企业停产或裁员,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我想,作为传统产业企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利润而放弃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因为企业面临困境,而将员工推向社会。我们采取的举措就是把高管的高薪降下来,把原来获得的利润拿出来,宁愿亏自己不要亏员工,宁愿亏眼前不要亏长远,以此来稳定情绪,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共渡时艰。”

  华泰股份提出“保暖”运动,就是以果断措施“暖职工的心”。李建华说,只有暖了人心,才能暖企业本身,而且只要暖了人心,一切潜力都可以挖掘出来。去年10月份,召开了视频动员大会,承诺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坚持“不停产、不放假、不裁员、职工不降薪”,效益下滑,高管年薪下降10%——30%,这样,既稳定了人心,增强了凝聚力,也坚定了公司攻克时艰的信心。

  其二,公司坚持“严、细、深”的管理文化,在全公司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节约挖潜降耗活动,将不利因素消化的管理当中。2008年以来,公司制订了“创新”、“攻关”、“节约”、“监督”、“把关”、“堵漏”、“谈判”、“拒贿”、“建议”等九大创效指标,对每个岗位员工进行九项考核和奖励激励,调动全公司职工的力量全方位挖潜增效,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向项目建设要能量,向精益管理挖掘潜能,向二级市场要订单全面突围。

  其三,面对空前挑战,公司不是压缩项目,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原来经济发生泡沫时一些“小步走”的各大项目,在此时开始了“跑步走”,加快了建设步伐。

  2008年11月6日,公司与广东新会双水发电厂两年前签订合作意向的“40万吨高档新闻纸项目”签署正式投资合同,标志着该项目开始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2008年11月8日,公司总部林纸一体化项目在推迟近两年后奠基开工,加大了建设力度;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一期工程在经济危机中加快了建设步伐,于今年6月份试车运行。此外,2007年11月份奠基开工的安庆林纸一体化项目,也在近期进入设备招标谈判和全面建设阶段。

  在经济危机的特定时期,华泰股份抓住当钢铁、水泥等建筑用材价格下降,固定资产增值税转型等相关政策优惠,以及人民汇率变化等一系列机遇,所增上的新项目可为企业降低至少10亿元的投资成本,在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同时,大大提升了项目的赢利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

  其四,低成本收购,逆势“抄底”。

  自去年以来,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许多造纸企业受到重创,步入困境,有的企业甚至关停整顿。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高档新闻纸生产企业之一的华泰股份,却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全球行业搜索,开始大胆逆势“抄底”,加大了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悄无声息地展开了一系列收购动作——这也正是华泰股份为何在每次遇到种种危机的情况下,都能始终保持较强盈利能力的重要原因。

  我们了解到,公司最近与中冶集团签订协议,由华泰股份出资3.58亿元收购中冶旗下、原黑龙股份的一台高档新闻纸生产线,该纸机将用于替换华泰与广东新会双水发电厂合资的40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该生产线引进世界一流的造纸装备和技术,于本世纪初在黑龙纸业投产,具有运行车速快(设计车速1800米/分)、传动精度高、抄宽大等优势,生产45~48克/平方米低定量高白度胶印新闻纸,经改造后年产能将达到40万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收购至少可为广东华泰项目节省10亿元的投资成本。目前华泰股份有关项目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设备拆运,预计2010年下半年该项目将建成投产。

  公司旗下安徽华泰林浆一体化项目也进行了战略调整。该项目原计划一期工程新建一条年产30万吨漂白商品木浆生产线,配套建设16万公顷原料林基地。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公司调整投资战略,由林浆一体化调整为林浆纸一体化。为此,公司自今年初以来开始积极考察国内外市场,搜集国外下马的高端造纸生产线信息。据透露,公司已经从匈牙利以485万欧元的超低价收购了一台年产能20万吨的高档文化纸生产线,经改造后用于生产高档静电复印纸等文化用纸,从而实现公司产品在区域布局上的战略调整和完善。据了解,与采购新纸机相比,该项目节省投资成本近9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安徽华泰林浆项目原计划以生产和销售商品浆为主,经过这一战略调整,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低价收购的高端造纸生产线,在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的同时,也缩短了投资回收期。

  华泰股份为何能够做到不同寻常、逆流而上?翻开公司的经营记录可以看到,华泰股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营现金流状况,在很多企业出现资金困难的时候,华泰股份仍然保持充沛的现金流量,即便是在最困难的2008年度,公司每股经营现金仍达到1.122元,这成为华泰股份投资扩张最重要的砝码。其二,公司以出色的管理和良好的客户信誉,多年来保持了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企业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其三,公司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信用,取得了金融机构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李建华充满信心地说,“寒冬总是要过去的,春天也一定会来。对于度过当前的危机,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必胜的信心,华泰已经就造就一种顽强的生存能力,磨练出了可以抵御任何风险的竞争能力。在‘寒冬’季节,我们逆流而上,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必定能冲到发展的最前面。”

  值得关注的是,抄底危机对于华泰股份来说绝不是第一次,可以说它贯穿了华泰股份发展的整个历程。对此,李建华以坚定的语气说:无论在任何时期,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多年来最大的感悟。

  华泰股份1976年建厂,他们抓住我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的有利时机进入了发展时期。1984年,纸业市场疲软,市场一片惨淡,华泰股份在认真分析市场后,大胆买进了邻县两台闲置的纸机,使企业的生产能力一下子扩大了5倍,实现了华泰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1989年,国家治理整顿,紧缩银根,造纸行业市场再次出现疲软,许多企业都在等待观望。华泰股份不等不靠,大胆决定投资650万元,增上新的纸机、锅炉和变电站,实现了公司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1993年,造纸行业竞争激烈,中低档纸市场趋于饱和,许多造纸厂纷纷破产,华泰股份投资5500万元,一口气增上了热电、2400板纸和1760万吨纸机三大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顺利投产,使企业发展登上了一个新台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面对困难局面,华泰股份以战略性的眼光,投资近8000万元连续增上了文化纸涂布机、2640文化纸机、连蒸连漂等项目,再次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步伐。

  李建华告诉我们:“改革开放30年,我们几乎每年都有技术改造项目或者新建项目,可以说是发展贯穿始终。我的体会是,看准了目标,找好了路子,就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执着地朝着目标奋斗下去。今天,我们虽然已经成为国内造纸业的领头羊,但发展的步子将会迈得更大、更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