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性财经
□本报记者 易非
在深圳工作的白领陈小姐8月底生了个儿子,望着可爱的“小牛”,她感到很幸福也很有压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生育高峰,预示着今后孩子的竞争压力相当大,不让“小牛”输在起跑线上是新妈妈们的普遍想法。小孩在国内读高中读到18岁、然后出国留学的模式近几年来逐渐流行,陈小姐也有些心动,可留学经费从哪里来呢?陈小姐把目光盯上了基金公司推出的“亲子定投”。
基金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笔投资”,一种是“定期定额”,“亲子定投”是“定期定额”的一种,即年轻的父母每月按时购入一定基金份额,为孩子储备成长所需的开支。进入2009年,这种“亲子定投”成为各大基金公司营销的重要方向,招商基金的“定投宝宝”、易方达基金的“我爱宝贝”、大成基金的“金贝贝”定投计划等,目标主要就是陈小姐这样的新妈妈。
理财师为陈小姐算了一笔账,如果送孩子出国留学需储备36.7万元学费,以过去真实的上证指数报酬率计算,从1991年开始定投,每月只需要定投200元,到2008年孩子18岁就可以达到目标。
为何有如此之大的收益呢?理财师解释其中的秘诀在于聚沙成塔和巨大的复利魅力。在长期复利计算中,有著名的“72法则”,即以72除以收益率,就可以得到本金翻倍的时间,如年收益8%的品种,9年就可以翻一倍。
经过基金公司对“亲子定投”不遗余力的宣传,越来越多像陈小姐这样的人士对“亲子定投”从不了解到心动。据申万巴黎基金公司对9241位社会中坚力量的调查,有53.7%的人会首选基金定投为亲子理财方式,其次是保险与储蓄,分别占20.4%和17.3%。
算上去挺美,但陈小姐对中国基金业也有诸多疑惑。“这个行业人员频频跳槽,基金经理成熟一批就会出走一批,现任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不足2年,远低于美国基金经理平均5年的水平。能不能选中一位成熟的基金经理为孩子管钱18年,实在没有把握。”面对出走的基金经理对于短期排名压力太大的控诉,陈小姐与定投客户们也感到委屈,“我们都想定投18年了,还会要求基金的短期排名吗?”
为了对儿子负责任,陈小姐通过各种方式对基金进行了严格审视。进入到基金公司网站的定投专区,她发现了问题:不少基金公司在算定投收益率时,都只算到2007年12月31日。“要知道2008年上证综指从6100多点到1600多点的大跌中,很多股票方向基金的净值可是跌去一半。”她自己算了一下,如果从1991年上证指数成立起每月定投,到2007年12月3日的收益率为539.85%,而一年后这一收益率就降到139.83%。这些基金是无意中漏掉了2008年的大跌还是有意为之呢?
虽然有着许多困惑,但想攒足小孩的教育经费,除了基金定投以外,陈小姐一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买股票风险太大,买债券收益不高,钱存在银行则会因通胀贬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下降非常明显。”
咨询过理财专家后,陈小姐决定选择一只指数基金做亲子定投,这样既可以充分分享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可以忽视基金经理的变更对基金管理的影响,同时,再选择一只大型基金管理公司、过往操作纪录较好的进取型股票基金做18年的定投,构建一个风险相对分散的投资组合。
虽然选择了18年的定投,但陈小姐也看到离场时机的重要。在众多宣传中,基金定投被称为“懒人投资”,基金公司教育投资人只管每月投钱,然后到了时点再来赎回,陈小姐将其定性为“误导”。较早推行“基金定投”的台湾地区基民已为定投摸索出“设置停利点”、“停利不停损”等诸多定投方式,在获利较多时,可以设置停利点,先出来看看,保住胜利果实,等到合适时机出现后再重新申购和进行基金定投。
市场目前又从“小牛”出生时的跌破2800点,慢慢涨回至3000点附近,陈小姐为宝贝开通“亲子定投”的心愿格外迫切。基金定投的另一个称呼是“微笑投资”,因为股市下跌、探底又回升的曲线,像一张正在微笑的嘴,定投,恰恰是先跌后涨的情况下最能为投资者带来欣慰的微笑。在3000点之下,陈小姐希望宝宝尽快享受到这种“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