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国家能源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累计用电量2340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去年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明显放慢了增长的步伐。随着用电需求的减少,全社会用电量指标也从去年10月份起一路急剧下滑,这种走势牵动着各方的神经。
在工业用电的推动下,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扭转了连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同比增长4.3%。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到8.22%,比上月加快2.22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8月份也继续保持了4月份以来环比正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前8个月第一产业用电量64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9%;第二产业用电量17242.3亿千瓦时,下降2.84%;第三产业用电量2555.16亿千瓦时,增长10.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970.33亿千瓦时,增长11.39%。
从各省用电量来看,呈现两位数增长的14个省区市中10个是中西部省份,说明在外需疲软的情况下,东部的用电需求恢复慢于中西部。同时,也显示出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正在发挥。
同期,全国电源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4082.48万千瓦,其中水电1024.66万千瓦,火电2702.08万千瓦。分析师认为,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指标,而工业历来是用电大户。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明显放缓,工业用电量随之明显下降。特别是,占工业用电约80%的重工业生产增幅显著回落,成为电力消费下滑的主要因素。
能源经济学家、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电力数据是国民经济“晴雨表”。8月份电力数据说明宏观经济确已企稳。下半年只要煤炭价格不出现大幅度上扬,用电量和发电量走势会越来越好。
但在用电量增长的同时也存在“隐忧”。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认为,7、8月以来钢铁和有色两大行业用电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目前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价格上涨因素带动产量上升所致,究竟产量的上涨能否由库存转为被市场消化还要看下半年实体经济能否真正复苏,10月的数据将更有说服力。